“我们在上海建立上游研发平台,布局高端产品,确保在新竞争格局中站稳脚跟。”日前,山东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赵伟说。2020年,福洋生物在上海设立全资子公司——康彤(上海)生物研发有限公司,创新打造生物技术领域科研开发高地和高端人才飞地。
作为一家行业隐形冠军,福洋生物考虑的是怎样做到持续领跑?在上海建立“研发飞地”让企业有了发展底气。目前,上海子公司全职引进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张金祥,以及硕士研究生10人、本科以上科研人员28人,构建起高层次科研攻关人才团队。不久前,由张金祥领衔的级联酶法合成新型代糖-阿洛酮糖项目,入围德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
我市在集聚人才上,坚持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 5月13日,市委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通过跨区域建设人才飞地,实现研发、生产两地化,走出一条“研发孵化在外地、产业转化在德州,工作生活在外地、成果贡献在德州”的人才引进新路子。在大城市种下“研发种子”,在德州收获“产业果实”,如今,我市邻凤“筑巢”、飞地引才的生动实践越来越多。
日前,在永锋集团德瑞智能制造产业园柏克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几台3D打印机有节奏移动喷嘴,随着混凝土泥浆缓缓喷出,一个个造型别致的建筑构件逐渐成型。这里年可生产各类建筑构件10万立方米,产值3亿元左右,实现3D打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德国柏克乐有着60多年专业混凝土构件生产历史,2019年,永锋集团将其全资收购,形成德国研发中心、国内生产基地双轮驱动,通过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全力建设国内装配式建筑的智能生产基地。
产业需求是建设人才飞地的核心动力,而企业的底气则源自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市委书记田卫东明确表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高校院所在国内外设立研发中心、离岸基地等,面向全球布局创新链、人才链,就地吸纳尖端技术、使用高端人才。”
为切实发挥好人才飞地作用,让更多的企业“飞得出去、飞得更高”,我市出台人才飞地认定管理办法,每年将遴选认定一批人才飞地;全职聘用人才视同在德州工作,享受在德州同等政策。启动驻京人才飞地建设,争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德州中心,对入驻的人才项目,不仅享受租金减免政策,还给予人才科技专项政策支持。
人才飞地由单纯企业行为上升到政府行为,对此,赵伟表示:“政府出台的人才飞地政策非常‘解渴’,有助于企业大胆将引才触角延伸至一线城市,进一步畅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通道,有效提升产学研融合效率。”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邓静 通讯员|臧杨杨 嵇磊 编辑|秦超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