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暑假来临,高温天气持续,游泳运动成为消暑纳凉的好选择,但是也同样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少年儿童就占56.04%。因此,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尤为重要。”7月15日,志愿者在防溺水安全活动上说。
针对暑期是防溺水事故高发期,尤其是青少年溺水事件频频发生,宁津县围绕“五为”志愿服务活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载体,借助宣讲室等特色功能室,向家长科普什么是溺水,溺水的急救方法等知识,并带领家长和学生共同观看防溺水警示教育片。组织志愿者在农村大集、加油站、银行网点、商超等人流量大、人群密集地方,嵌入式、分众化宣讲防溺水安全知识,让防溺水安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筑牢安全生命线。
“听了此次志愿者的讲解,作为学生家长我收获颇丰。在以后的生活当中,我将提醒孩子远离危险区域,珍爱生命,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果看到其他小朋友在沟渠附近玩耍,我将及时劝阻他们,预防溺水事件发生,”时集镇居民李佳佳说。
“如果没有家长的看护,我坚决不会一个人到无安全保障或不明水域的河流、池塘、水库、水洼、沙坑等水域玩耍、戏水,以免溺水事件的发生,给家庭、学校带来严重影响,”宁津县实验小学学生张明明说。
据悉,截至目前,宁津县共开展防溺水志愿服务活动1500余次。此外,统筹村两委、志愿服务岗人员、党员干部、“好婆婆”、“ 好媳妇”等组成防溺水巡逻救援队伍,在中小学生放假的重要时间节点,紧盯重点时段和河流、沟渠、鱼塘等易溺水重点区域,开展巡查巡逻。巡查过程中,若发现在水边玩耍的学生及时劝阻,并告知家长进行监督教育。对存在隐患的水面设置防溺水警示标牌等防护设施。
“宁津县打造‘安全‘童’行’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利用线上线下两种宣传方式,织密防溺水防护网。线上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智能广播系统、微信群、公众号等形式,线下组织志愿者入村入户发放防溺水明白纸,在重要沟塘旁边竖立安全提示牌等方式,确保防溺水工作人尽皆知,全力做到防溺水宣传全覆盖,树牢学生的安全意识,”宁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指导中心主任刘文浩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路新蕊 编辑|高红岩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