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5日,
B站UP主“衣戈猜想”不到两天涨了近百万粉,
因为一条很长的“短”视频——
《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衣戈猜想”B站主页截图)
▼
二舅火了
耐心是互联网时代
人们能给出的最高敬意之一。
11分钟,
几乎是短视频的“死亡时间”,
做得也挺粗糙,
有人调侃“全是感情毫无技巧”。
但成千上万的网友,
几乎一帧不跳地看完了。
博主以一种略带冷峻的幽默口吻,
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村男人
“倒霉”但“充实”的大半生:
二舅出生在北方一个萧条小村,
幼时因为医疗事故瘸了腿,
未曾婚娶。
但他心明眼亮,
学木匠、搞修理,
甚至连看风水、搞针灸都摸索着来,
成了村里不可或缺的“万金油”。
他坚韧不拔、乐观善良,
给穷门小户出嫁的姊妹“打家具”,
给80多岁不能自理的老娘拽扯面,
为村里留守的几百个老人
打“义务工”……
极其受人尊敬。
(有关“二舅”关键词的热搜榜截图)
▼
弹幕中密密麻麻刷过一大片“敬二舅”,
播放量高达一千多万,
在热搜前10位挂了整整一天,
无数媒体跟进采访……
赶大集似的热闹。
二舅一夜之间成为网络顶流。
外甥是谁?
UP主是个高中历史老师,
90年生人,
生长在农村,
奋斗在北京,
学生都叫他唐老师。
在拍二舅前,
他是个知识垂类的博主,
擅长将晦涩生僻的历史知识讲得生动有趣。
(“衣戈猜想”往期视频截图)
▼
拍二舅,
他说,
是内心的原始冲动,
而非视频博主的“流量自觉”。
因为这个作品几乎“巧妙”地避开了
所有的流量密码,
朴素得不像赛博时代该有的东西。
唯一引人注意的就是“精神内耗”四个字:
“明明一天什么都没干,就很累”
“每天都要做很久的心理建设才能去上班”
“总是反复在自我否定”
“不是在反思过去,
就是在担忧未来,
对现在充满迷茫”
……
这是很多年轻人的共同感受,
唐老师也一样。
他有充沛的情绪和敏锐的感知力,
同时伴生“严重的内耗”:
因为说不好普通话自卑过,
想过各种办法与“小镇青年”的身份和解;
对农村和土地有极深的感情,
对真正融入大城市有过执念;
他爱看鲁迅、王小波,
也品读余华、刘震云,
亦拿汪曾祺当作“灵魂老友”……
最终这些挣扎过的心路痕迹,
都化进了对二舅故事的讲述。
很多网友被视频里
“二舅总是有办法”这句打动。
所谓有办法,
不是钱权加持下的“强”与“能”,
而是普通人在有限条件中
闪转腾挪的“韧”与“巧”。
平凡人生,
辛苦琐碎,
麻烦接着麻烦,
问题连着问题。
所以,
精神内耗绝非简单的
无病呻吟或是不能吃苦,
高速转动的社会中,
我们都得全力以赴、
不停调试才能跟得上时代节奏。
就像二舅,
也在刚刚经历厄运时,
不愿下炕、呆坐望天。
二舅也并不是从来“强悍”,
乐观如斯、坚韧如斯,
亦有脆弱之时、无奈之时。
(“二舅”这期视频的结尾)
▼
但关键的是,
得想办法、主动做、手脚不停,
像二舅一样从泥沼地中拔出来。
去过一种“饱满”的人生
衡量人的一生有多个维度,
唐老师用到的词叫“饱满”。
网友们也在慢慢咂摸这个词,
他们在作品的留言区,
想到了自己身边的那些“二舅”。
聋哑人大伯,
勤劳能干,
家里修修补补全靠他。
没上完高中的妈妈,
靠着手织拖鞋把子女送进高等学府。
不认命的二姨,
一边当钟点工一边自学会计。
……
因为二舅,
我们得以重新审视身边人。
但感悟也好,
慰籍也罢,不必“入戏太深”,
因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生命体验,
无论是幸福、痛苦、无奈……
都需要自己去经历、感知,
无论是所谓精神内耗,还是心灵空虚,
都只能在属于你的人生旅程中去追寻良药,
别人的故事终究治不了你的心病,
别人的二舅更不能。
(“衣戈猜想”的微博)
▼
二舅终将隐入尘烟,
唐老师对这一点有心理准备,
他说自己仍然是个历史UP主,
不会转型拍故事。
有人出主意,
让二舅去直播带货,
唐老师也正面回应,
不想让二舅一遍遍地重复苦难,
讨要打赏,
就让二舅安安静静陪姥姥待在这个小山村里。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来源|央视网 编辑|李艺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