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文明实践接地气 服务群众零距离

申请活动、招募志愿者、志愿者报名、活动地点打卡、开展活动、资料上传……7月22日,齐河县农业农村局志愿服务队在“新齐河”APP文明实践板块志愿活动栏目申请了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一系列网络流程,吸引30余名志愿者踊跃参与,活动成功举行。

“此栏目的设置是我县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融合发展举措之一,通过创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的操作流程,进一步扩大志愿服务的参与度和覆盖面。”齐河县委宣传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长段慧介绍。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是齐河打通群众工作“神经末梢”的重要载体,更是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阵地。齐河县围绕统筹推进“两中心”深度融合,高标准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创新推出县级层面一“屏”看全城,乡镇层面一“所”聚两心,村级层面一“站”响全村,“学习强国”一“台”牵两头的“四个一”工程,县乡村三级联动,逐级破解阵地建设、人员下沉、工作机制、内容创作发布等堵点难点问题,做到了有场所、有机构、有队伍、有活动、有机制,实现文明实践“走下去”,幸福指数“涨起来”。

盘活阵地 文明触“屏”可及

7月13日,大清河景区的剪纸、秸秆扎刻课程吸引了众多爱好者前来学习。如今,在大清河风景区,每天形形色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已经成为市民的生活日常。

齐河县统筹大清河区域资源优势,在景区内各场馆、长廊、广场设置文明实践长廊、悦读书吧、科普教育基地等文明实践场所,融合打造了以“一河二廊三馆四基地”为基础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会客厅”。“一河”即大清河,“二廊”指齐宣共讲长廊和文明实践长廊,“三馆”指悦读书吧、文明讲堂、非遗工作室等场馆,“四基地”即理论宣讲、科普教育、传统文化、爱国教育等实践基地。“会客厅”集理论宣讲、科普教育、传统文化、爱国教育、文明讲堂等功能于一体,通过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丰富群众文化供给。

在“会客厅”的中心广场,齐河县设置了24小时“城市慢直播”系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队伍定期在此开展活动,可实现同步摄录,通过县级融媒体中心视频号、“新齐河”手机客户端等全程播发。

“‘两中心’融合的关键在于阵地融合,我们通过盘活线上线下两块阵地,让‘两个中心’建在一处、干在一处。”段慧说。齐河在融媒体中心“新齐河”APP开设文明实践板块,板块汇集最新思想、品牌特色以及文明实践活动资讯,整合输入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阵地建设、志愿服务队伍组成及活动开展情况,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各种资源信息实时共享。同时围绕“五为”志愿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在文明实践板块集中开设“戏曲单车”(为满足老年人的戏曲需求)、“葵花园”(为满足儿童娱乐需求)、“心灵氧吧”(开设心理疏导讲座)、“大义齐河人”(展示齐河历届“双十佳模范”典型事迹)、“齐听一刻”(利用应急广播,满足社会公共需求)、“齐宣共讲”(集成理论宣讲讲座集锦,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等栏目,实现了通过“一屏”看“文明”听“文明”,让新时代文明实践触“屏”可及。

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会客厅”内,一块大屏幕网络一体机格外引人注意,“这是‘两中心融合’智能终端一体机。”段慧介绍,“此机器植入了‘新齐河’APP,如今我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都设有这样的一体机,是集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生活信息枢纽三大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惠民便民窗口。”

同时,齐河县充分整合县城机关事业单位大屏,广场、景区大屏,社区电梯内LED显示屏,公交车车载屏等设备,集中配发“两中心”融合产品,构建全域同屏体系,打造“线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

队伍下沉 延伸“神经末梢”

7月6日,在焦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活动室里,县级非遗传承人云廷臻正在为当地村民教授秸秆扎刻。“以前就在电视里见过秸秆扎刻,总觉得非遗项目距离我们老百姓很远,没想到现在可以跟着老师学制作,能近距离接触非遗可太有意思了。现在镇里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只要有时间我就来参加。”小刘村村民杨桂红说。

为给基层群众提供高品质文化服务,焦庙镇高标准打造了集便民服务、党员教育、文体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并在杜庄社区、贾市社区和谯庄大坝设立了3个活动分点,成立了以“三团三社”为主的群众文化志愿者队伍,确保周一至周五天天都有活动。

“我们从组建文化团队、盘活文化阵地、开展文化活动、壮大志愿队伍四个方面,深入开展基础性群众文化艺术培训,组织、策划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焦庙镇党委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孙旭东介绍。

“‘两中心’融合的堵点和难点在基层,根由在于队伍下沉不到位。”段慧坦言。为此,齐河县在建设和完善15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同时,在每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设置县级融媒体中心分中心。各分中心将开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撰写新闻稿件、拍摄新闻图片或视频,传至县级融媒体中心平台,县融媒体中心给予精心编辑,优先录用发布,并定期举办优秀稿件评选活动、优秀记者评比表彰活动等,鼓励积极性,提高能动性,从而增添融媒体中心特别是在新媒体上的爆屏产品,让群众在手机上就能看到熟悉的面孔、亲切的活动。

“新齐河”APP通过及时发布展示各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开展的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倒推各乡镇(街道)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也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每次组织活动,我都看看其他乡镇村居的做法,借鉴经验,取长补短,对我们工作提供了不少帮助。”孙旭东表示。

为将文明实践活动真正送到老百姓家门口,齐河在全县近千个村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安装大喇叭,实施应急广播工程。县融媒体中心组建专门队伍,成立黄河工作室,专职负责应急广播,围绕群众切实需要的理论指导、思想引导、心理疏导、解忧纾困、文明提升等,制作稿件,全县定时播发,无缝覆盖,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性活动与常态化思想教育同步推进的全覆盖模式。

宣传推广 干群同频共振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由我陪伴大家去高考……”6月7日高考第一天,齐河县“学习强国”宣讲员分别登上30辆“新时代文明实践号”公交车,对考生们展开心理辅导。高考结束后,宣讲队成员又向考生们宣传推广“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引导考生们合理安排高考之后的假期生活。

自“学习强国”APP上线以来,齐河多举措推广使用,在实现各级党组织100%纳入、在职职工100%使用的基础上,持续向广大市民、教师、学生等群体拓展延伸。建立了以县委宣传部为中心,以县直机关、教育两大工委为触角,以15个乡镇(街道)为重点,以1100多个基层党支部为支撑的“1+2+15+N”的学习组织模式,持续提升“学习强国”平台使用率和影响力。

“我们始终把‘学习强国’平台作为‘两中心’融合的有力支撑,与‘两中心’建设同步推进。以‘学习强国’作桥梁,实现‘两中心’宣教服务同频共振。”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士军介绍。齐河县一方面向“学习强国”平台推送优质内容,大力宣传齐河改革发展成就、城乡发展面貌和特色文化。另一方面,将“学习强国”平台学习与宣讲工作相结合,在各乡镇建立“学习强国”宣讲员队伍,各村至少有一名村级宣讲员,组织开展“屏对屏”线上学习,把在外党员用网“聚起来”学理论,同时通过开展“面对面”线下学习,为村里不会使用手机、不识字的群众读强国文章、讲强国文章。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会客厅”的“悦读”书吧内,一台“学习强国”积分兑换机引来群众围观。据介绍,这台积分兑换机是为齐河量身定制的,“学习强国”用户可通过这台机器使用积分兑换礼品,也可以查看最新“学习强国”资讯,设备还链接了“新齐河”手机客户端。

在阵地建设方面,齐河打造“学习强国”线下体验空间,内设积分兑换、互动交流、擂台挑战、阅读推荐4个功能分区,常态化开展各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村镇层面,“学习强国”TV已覆盖103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方便操作手机不方便的老年党员群众运用学习,同时利用应急广播系统、新时代文明实践号公交系统播放“学习强国”相关知识,覆盖全县村居。

“上述举措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整合各个层面的资源、渠道,打破基层公共文化阵地、传统媒体、信息平台等各类资源之间的壁垒和樊篱。”段慧表示,“我们将持续推进在体制机制、功能、平台、资源等方面的融合,突出‘两中心一平台’的引领性、创新性、群众性、实效性,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确保让发展成果造福百姓。”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编辑|王岳琪  通讯员|李宁 张晓程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