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自然的木头、石材、布料、苇叶等,一经巧思妙手,就成了艺术品、用具,拥有了全新的“生命”,一方面带给消费者审美的享受、实在的用处,另一方面带动起一人或一户的增收,甚至一个产业。
7月29日至8月1日,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2022第十四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暨首届“山东手造”精品展,14大特色展区、110个品种工艺美术展品荟萃一堂,呈现“山东手造”的匠心品质、创新活力、产业价值,让观众于小处窥见大门道。
传承600多年的东营大码头苇编,过去是农村妇女农闲时填补家计的小手艺。从苇席、盖房顶棚、装粮大屯子,到灶房锅盖、提篮、虾篓子,当地乡村生活处处离不了苇编。如今,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苇编生活日用品、苇编工艺品越来越丰富多样。
广饶县大码头苇编第六代非遗传承人徐尊霞告诉记者,她所在的黄蓝汇工艺品有限公司聘请设计师专门进行产品开发设计,这几年推出的苇编手工包、装饰品、纸巾盒等产品贴近大众生活,造型时尚多变,热销北欧市场。
徐尊霞皮肤黝黑,双手布满茧子,这是常年在乡间折拗芦苇留下的印记。但是从她的口中,“侘寂风”“环保绿色”等时尚感十足的词语源源不绝,让人感到反差的同时,对大码头苇编产品充满兴趣。
“很多年轻人觉得纸吸管不好用,我们大码头产的芦苇吸管,可以编成很多款式,既耐用又环保,特别受年轻人喜欢,畅销国外。”说话间,徐尊霞的手指灵巧翻飞,一根中国结样式的芦苇吸管就出现了。这几年,迎合家装行业近年来流行的风格,黄蓝汇工艺品有限公司及时开发推出不同风格的苇编产品,受到市场青睐。
如今在广饶县大码头镇,苇编制品已拓展至近百个品类,从事手工苇编工作的人员约千人,年生产苇编制品120万件,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码头镇也开始借助这项技艺助推乡村振兴、农村增收致富。
在展会现场,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手造精品,背后的数据都令人惊叹。例如,潍坊风筝占国际市场的70%以上;嘉祥周广胜“花影”木梳线上销量过百万;临沭柳编年出口额达20亿人民币,出口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小小手造,早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产业“大梁”,成为了解山东的一个个文化符号。
时尚丝绸染织丝巾、西游人物文创、时尚配色传统地毯、柳编时尚背包、新潮国风线香……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袁敏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山东手工艺品走在时尚生活前沿,通过直播带货、线上销售等方式赢得市场和人气。“山东手造”工程涵盖了美术绘制类、织造印染类、雕刻工艺类、编织扎制类、烧制锻造类、漆器绘制类、文房四宝类、美食消费类等八大门类,这次展出的只是其中一部分。
“山东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通过举办博览会展销会、打造非遗工坊、建设展示中心、推动手造进景区等方式,振兴传统手工艺,推动手造精品融入现代生活,全面推进‘山东手造’起势。”袁敏说。
(大众日报记者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