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篇(一) | 德州籍著名诗人李葆国诗词选

作者李葆国

乘船夜游古运河

华灯初上玉栏杆,波漾平湖月一弯。

画舫摇过运河埠,诗心顿觉到江南。


观四女寺运河水利枢纽

未防汗渍锈斑生,三闸浑疑枉自横。

枢纽从来备风雨,洪鳌一日不曾轻。


癸巳回运河畔故里

雪花散落野茫茫,高路飞车一线量。

岁月翻新律依旧,儿男层出血方刚。

丰年有象人心净,瑞气无痕风物长。

早望渠成期水到,柳堤处处待帆扬。

四女寺水利枢纽

过道口运河古镇

驱车巡古镇,一路说隋炀。

灯夜杨同柳,桨声客亦商。

帆思平野远,岸忆纤号长。

欲问明朝事。轻舟下汴梁。


夜巡运河道口古镇

波分灯影曜银鳞,船到滑台怜旧津。

画角勾残商铺月,大弦吼去故街贫。

青阶径仄宜怀远,老店鸡香好钓新。

挹罢尘封巡韵古,导游人是护河人。


道口运河古镇

惯听京杭一脉通,清流唯此不朝东。

每牵家国兴亡事,堪比淮扬商旅丰。

宜向民间寻老调,当从遗迹看敦风。

悠悠水镇分今古,几度垂杨伴晓钟。

香河段京杭大运河

潮白交流运水长,每依垂柳说隋炀。

人应边事开漕路,帆挂东风通货商。

兴废由来启家国,是非何故太荒唐。

千秋功过凭谁问,遍拍栏杆怀远航。


访大运河故道红庙村金门匣遗址

荒床遗砌石砖残,草起丛林新亩干。

村舍非关金阙杳,羊群不问旧墙寒。

漫寻废闸殇流势,遥指沉舟说远澜。

漕运千秋多少事,休从疏涸断碑看。


京城运河

京城卜宅运河头,心浪万千连素秋。

夹岸黄花涵柳色,排空广厦慰乡愁。

锦鳞塔影浮辽鹤,都会区标邀远鸥。

回首燕山云浩荡,坐依紫塞望神州。


访油坊运河码头

寻故申遗知奈何,隋杨影里戏闻多。

苔痕欲掩纤声老,古渡难招帆影过。

科入同规水同脉,书偏传诈字传讹。

是非已逐雨风去,最怕小儿询运河。


游通州运河公园

栈桥莲叶短芦新,曲折几重连旧津。

隔岸空仓失帆影,临波画舫尽游人。

脉涵通惠塔无语,楼拥燃灯舟欲巡。

隋柳忌言炀帝事,指说漕路到南陈。


李葆国小传

李葆国,字塬村,1952年生,武城人,出身于山东省优秀教育世家。中华诗词学会学术部原副主任,教育部颁布的《中华通韵》研制组执笔人,现任中华诗词发展基金会诗人之家常务副主任,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高研班导师,中华诗词学会《吟苑英华》《中华诗词文库》《中华诗词存稿》编辑,著有《石桥轩吟稿》两部。

李葆国之家族诗书传家,其伯祖父李鸿渐、祖父李鸿庥、父亲李尚中两代三人合著有《听春雨楼诗文集》。

李鸿渐(1883-1939),1905年,与其弟鸿庥一同考入山东省优级师范学堂,后共同留校任教。曾任省立五中教务长、一中校长、省财政厅佥事、山东省临时议员等职。1935年因不满时局辞职回籍,著有《金陵杂咏未定稿》手抄本等书存世(见《武城县志》)。

李鸿庥(1885-1955),历任省立一师、三师、二中教师、教务长、校长等职,献身教育近30年,为早期山东正谊中学捐款办校人之一,山东教育图书社发起人和股东。七七事变后,不事敌伪,回乡执教私学,悬壶乡里。1950年曾出任山东文史馆馆员,翌年因病还乡,1955年病逝,著有《东瀛游记》等作品(见《武城县志》)。

李尚中,中共党员,离休干部,多年来从事教育工作。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著有《未了轩吟稿》。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特约编辑|王淑芬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