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 乐陵朱集镇:枣乡农民画12类文创产品,总有一款适合你

“这个农民画的单肩包既古朴又新颖,我要一个,现在就换上!”昨日,在乐陵朱集镇“枣乡书画院”,时常来此的市民徐心愉惊喜地发现了农民画的一系列文创产品,有书包、风筝、相框、装饰品等,她爱不释手,当即换上了新挎包。

农民画是通俗画的一种,系农民自己制作和自我欣赏的绘画和印画,承载着农耕社会的精神寄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

乐陵朱集镇在2018年成立“枣乡书画院”,院内设有农民画室内,分为教学区、作画区、装裱区、成品展示区、售卖区等部分,邀请市老年大学退休干部罗洪军为农民画指导老师,免费开班,这是农民画文创产品首次进入大众视野。

1980年开始,罗洪军就开始学习画画,他对农民画前景颇为看好,创作之余,他又担负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职责,他说:“农民画文创产品在保留农民固有画图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可展示的物品进行再创作,提高了画面的精彩程度以及画种的整体档次,同时也是现代农民画在传统民间绘画领域的新发展。”

同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还有朱集镇小王村的王保树,现在,他的农民画作品也成为一项收入来源。“每天在家闲着无事,就来枣乡书画院跟罗老师学习农民画,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增加收入,真是太好了。”

同期学习的卢万堂告诉记者:“学习了农民画文创产品创作技艺后,创作语言更丰富了,作品也更加生动,有机会我还想单独创作文创作品。”

“枣乡农民画是乐陵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其承载的题材是一种珍贵的乡愁记忆。农民画衍生出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不仅让人对乐陵重铸‘枣乡文化’辉煌充满了期待与信心,也是文化振兴和产业振兴的创新实践。”朱集镇人大主席吴霞表示。

目前,朱集镇已有风筝、笔筒、扇子、书包、相框、装饰品、箩筐等12类农民画文创产品,农民画学员30余人,该镇将其转变成生活中的实用品,发展成了“一域一品”的文化产业,眼下正在寻求签约单位,进而走向市场,实现非遗项目创新化、产业化发展,让这些老手艺焕发新活力,蹚出了发展新路子。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于春芝 通讯员|孙梦琪 龙晓峰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