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篇(三) | 德州籍著名诗人李葆国诗词选

作者李葆国

过洪泽湖怀陈老总

高家郾上柳烟轻,漫抚星云波不惊。

风雨当年洪泽渡,绕碑犹有马蹄声。


再访枫挢夜泊处

孤舟细雨岸,三两店家闲。

古剎半墙紫,秋枫一叶丹。

诗从愁里过,客在静中看。

只为钟声远,浑无问石寒。


步韵张主席栋兄题四女寺运河游艇试水

浮舻初试水,隋运见归船。

钓斛拂觞影,飞波涤逝弦。

闸开流可递,航续史能穿。

沉棹拔千楫,摧枯是梦缘。

访里二泗护国宁漕观

衡门不掩旧巍峨,牌指平沙即运河。

道观规模尚恭护,船帆踪影费琢磨。

沧桑已并六朝退,兴废知无一失多。

空里唯余钟未去,千秋犹向耳边过。


张家湾通惠桥

孤门孤对旧桥横,旧潞河边认废兴。

古道犹盘萧后马,新楼已没客愁灯。

路迎高铁笛回远,湾枕遗哀辙可凭,

风雨几番清胜酒,残痕无意话曾经。


庚 子 春 游

太后桥头遗迹闲,京郊春去访张湾。

旧衢石透庶民泪,漕运帆回帝阙艰。

几度烟云地球小,千秋功过旅人还。

新楼不待寒砖诉,潞岸东风一纸鸢


访窦建德、刘黑挞故里漳南镇

威震沧州武不虚,地临燕赵二强殊。

曾因漕渡集商远,剩有村名传镇余。

岳北遗风空史內,漳南王气一刪无。

当年将础沉坑底,多少英雄事待扶。


运 河 叹

蔽云樯棹客愁灯,都是隋炀去后生。

漕浚三河通一脉,秣营五路动千城。

堪叹少年皇帝梦,不谙农妇別离情。

直今堤上垂杨柳,似照未交工段明。


李葆国小传

李葆国,字塬村,1952年生,武城人,出身于山东省优秀教育世家。中华诗词学会学术部原副主任,教育部颁布的《中华通韵》研制组执笔人,现任中华诗词发展基金会诗人之家常务副主任,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高研班导师,中华诗词学会《吟苑英华》《中华诗词文库》《中华诗词存稿》编辑,著有《石桥轩吟稿》两部。

李葆国之家族诗书传家,其伯祖父李鸿渐、祖父李鸿庥、父亲李尚中两代三人合著有《听春雨楼诗文集》。

李鸿渐(1883-1939),1905年,与其弟鸿庥一同考入山东省优级师范学堂,后共同留校任教。曾任省立五中教务长、一中校长、省财政厅佥事、山东省临时议员等职。1935年因不满时局辞职回籍,著有《金陵杂咏未定稿》手抄本等书存世(见《武城县志》)。

李鸿庥(1885-1955),历任省立一师、三师、二中教师、教务长、校长等职,献身教育近30年,为早期山东正谊中学捐款办校人之一,山东教育图书社发起人和股东。七七事变后,不事敌伪,回乡执教私学,悬壶乡里。1950年曾出任山东文史馆馆员,翌年因病还乡,1955年病逝,著有《东瀛游记》等作品(见《武城县志》)。

李尚中,中共党员,离休干部,多年来从事教育工作。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著有《未了轩吟稿》。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特约编辑|王淑芬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