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篇(四) | 德州籍著名诗人李葆国诗词选

作者李葆国

游宛园

鹅戏莺回听好音,晴波抚槛漱鸣琴。

亭台呼应瑤池影,竹石扶疏拙政阴。

漕运虽非担杠意,名津自可证初心。

宛园一续千秋梦,人到临清知水深。


访香河段京杭大运河

运潮交处水流长,誉李由来多贬杨。

帆挂东风济漕路,人应边事下征粮。

疏洪根本关家国,弃废从新说汉唐。

遍拍栏干怀远棹,是非功过两茫茫。


过景州谒开福寺塔

儿时歌咏景州塔,得见已然双鬓花。

情动非因街舞乱,泪飞确为宇神嘉。

时随史雨回北魏,势合魁音衔落霞。

恰是斯民挥不去,才抟云气满中华。


过景县访董子祠

广川西至运河弯,来拜秋风一院闲。

联律重温圣文化,儒尊衍拱汉江山。

设坛弗若封坛易,辅国诚如开国艰。

百代兴亡功与過,凭栏分认取和刪。


谒隋炀帝陵

十年功业自煌煌,铁马西风万里疆。

剑指夏辽安塞月,鞭疏茶帛抚夷商。

工程自古轻徭役,故事从来费品量。

千载一杆漕运梦,桨声日夜抱雷塘。


访平山堂

大明寺外小山堂,塔影深涵舍利光。

淡霭晴开远峰秀,清波暮散一湖凉。

钟能涤梦纤尘少,书可澄怀风物长。

剪却纷纭闾里事,诗声携雨入轩廊。


访扬州游瘦西湖

一湖秋影看妖娆,夕照苍烟云欲烧。

依水箫吹花月夜,听琴榻忆状元绡。

霓灯初上瑶池近,画舸新收帝旆遥。

红叶不遮香藕梦,荷锄人过五亭桥。


过清江浦  

已将欸乃汇成河,漕贯京杭起浩波。

冷暖得凭桨声渡,淮扬从此月轮多。

慢说苛政轻徭役,唯独隋炀无柩窠。

绦绾东风清浦柳,浪花一朵一支歌。


庚子立秋日游运河绿心、森林

公园访甘棠蓝特伯爵酒店

立秋有隙走甘棠,柳绿花红游棹香。

故事缤纷漕运启,林园旖旎福荫长。

但由史绩兴文脉,不以污名传帝炀。

船闸已呈南北势,桨声一枕下苏杭。


雨中访甘棠船闸

潞河微雨燕鸣秋,不是隋炀征际愁。

帆影原非怜柳岸,苍烟偏愈起闲鸥。

多情客别甘棠浦,遊乐船临白鹭洲。

待看弦歌载画舫,桨声日夜枕南流。


李葆国小传

李葆国,字塬村,1952年生,武城人,出身于山东省优秀教育世家。中华诗词学会学术部原副主任,教育部颁布的《中华通韵》研制组执笔人,现任中华诗词发展基金会诗人之家常务副主任,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高研班导师,中华诗词学会《吟苑英华》《中华诗词文库》《中华诗词存稿》编辑,著有《石桥轩吟稿》两部。

李葆国之家族诗书传家,其伯祖父李鸿渐、祖父李鸿庥、父亲李尚中两代三人合著有《听春雨楼诗文集》。

李鸿渐(1883-1939),1905年,与其弟鸿庥一同考入山东省优级师范学堂,后共同留校任教。曾任省立五中教务长、一中校长、省财政厅佥事、山东省临时议员等职。1935年因不满时局辞职回籍,著有《金陵杂咏未定稿》手抄本等书存世(见《武城县志》)。

李鸿庥(1885-1955),历任省立一师、三师、二中教师、教务长、校长等职,献身教育近30年,为早期山东正谊中学捐款办校人之一,山东教育图书社发起人和股东。七七事变后,不事敌伪,回乡执教私学,悬壶乡里。1950年曾出任山东文史馆馆员,翌年因病还乡,1955年病逝,著有《东瀛游记》等作品(见《武城县志》)。

李尚中,中共党员,离休干部,多年来从事教育工作。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著有《未了轩吟稿》。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特约编辑|王淑芬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