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德城区岔河小区,搬走了两年的老居民丁福元又回来了。“以前楼前楼后乱搭乱建,垃圾成堆。无奈,两年前搬到了儿子家住。去年开始,市里对我们小区进行改造,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我和老伴儿一商量,决定搬回来。 ”
老旧小区变宜居家园,“逃离”居民又回迁,这是改造效果的一个缩影。市委、市政府自2016年起,启动了第一个3年计划,确定对中心城区1995年以前建设的老旧小区全部进行改造。截至目前,已有96个老旧小区完工,改造面积达到118万平方米, 4.6万名居民过上了新生活。在今年初召开的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上,我市作了典型发言。
常委会开到家门口,大伙儿心里有盼头
如今愿望已变成了现实
“2016年6月17日,这个日子我印象深,那天市委常委会开到我们家门口,专门研究老旧小区改造。陈勇书记、陈飞市长面对面察民情、听民意,让大伙儿心里有盼头。如今这盼头已变成了现实。 ”6月3日,德城区天衢小区,提起市领导前来调研的事,居民杨秀兰仍记忆犹新。
我市中心城区(不含陵城区)共有746个居住小区,其中超三成的小区建设较早,配套设施落后陈旧,极大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德城区预制厂宿舍居民赵静体会颇深:“小区设施老化,隔三差五出问题,今天下水道堵了,污水四溢;明天自来水管跑漏,停水了;一到下雨天,房子墙壁就渗水,让人糟心……”
民生痛点就是工作的着力点。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现场调研,把老旧小区改造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实施老旧小区整治改造,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也是党委政府保障改善民生的共同责任。 ”市委常委会上,陈勇的话语掷地有声。“老旧小区改造,要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用‘绣花’功夫精细化推进,让旧小区呈现新面貌,老居民过上新生活。 ”陈飞在调研中一再强调。
老旧小区量大面广,改造资金从哪里来?我市坚持优先保证民生支出,明确重要公共基础设施由政府买单,同时还争取省级奖补资金、鼓励专营单位自筹,三管齐下,解决“无钱改、改不动”的问题。从启动之初至今年3月底,已累计投入6亿多元。
实干快干,好事办好
坚持顶层设计,造福更多居民
改造涉及利益面多,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为了把好事办好,我市坚持顶层设计,一张蓝图绘到底。 ”市房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
统一标准,确保改造效果。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整治改造技术导则》。
完善方案,受益居民增多。 2016年4月出台了实施方案,启动第一个3年改造计划,明确完成188个、改造面积256.3万平方米,惠及10.3万人。在此基础上,每年调研、补充、完善,将改造数量增加至232个,凡是符合条件的居民小区全部纳入整改。
高效推进,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严格督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房管中心,负责总体协调、推进;基础设施、专营设施、强弱电改造等分别由三区政府、市公用事业局、供电公司等负责。建立了“三会”制度,即协调会、现场会、联席会,专门解决改造中遇到的难题,比如,管线入地、专营设施配套费减免、管网施工破路破绿等。尤其是市里出台的供水、供气、供热等专项配套费减半收取的惠民政策,切实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
尊重民意,赢得民心
居民由观望变为主动拆违
德城区天元小区,作为今年改造小区之一,5月底刚完成民意问卷调查,居民诉求比较集中的是下水管道改造、小区绿化美化问题。
居民的事还要居民做主。像天元小区一样,我市明确由街道、社区用“菜单式”调查问卷,组织基层社区人员对改造小区进行摸底,针对改不改、怎么改、改后如何管等问题,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征求意见覆盖改造区域住户的90%以上。其中宝丰农机厂宿舍达到了100%。园林小区优先解决了居民反映强烈的下水道堵塞、停车难等问题。“怎么改造让我们群众拿方案,市里的这些做法很暖心,相信我们的环境会越来越好。 ”园林小区居民程建国说。天衢小区则优先对自来水管道进行改造,杜绝了因管道老化导致的“水比油贵”现象,实现了一户一表。
关系切身利益的事多商量好商量。北园小区最大的难题是拆违,违建有406处、6000多平方米。北园社区党总支书记王萍带领工作人员,将小区分为5个网格,网格长发动楼道长、老党员、志愿者,对违建进行摸底,并进行拆违前期动员和说服工作。每天早上,王萍都会围着小区转一圈,看看拆除情况,拆一处,回来注销一处。居民彭俊海希望能留下自己搭的小屋,她先后跑了十几趟,讲明拆违工作对小区改造的重要性,终于将他说服,主动拆除了违建。
充分尊重民意,赢得了理解和支持。在北园小区,由于宣传到位、沟通到位,很多居民由观望转变为主动拆违,在去年6月6日至21日,仅16天就拆迁了387处。在岔河小区,老党员刘其海虽已是89岁高龄,仍时常到改造现场转转、看看,将居民的想法及时反映给岔河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清泉。“党委政府为咱办好事,咱要全力配合干成事。 ”刘其海说。
下“绣花”功夫,树优良作风
在攻坚克难中坚守初心、践行宗旨
目前,老旧小区改造仍在如火如荼进行。除已完工的96个小区外,57个跨年度的已完成任务总量的95%;今年计划改造的79个小区也完成了规划设计,正在进行招标,预计6月底进场施工。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党员干部们辛勤付出的汗水。
德城区北园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共有84栋居民楼,上万口人,是当时的模范小区。如今因设施落后,被列入改造范围。为了重现美好的北园记忆,每天早上8点,德城区住建局、新湖街道办事处、施工方等七方代表在北园社区居委会准时开会,把前一天的情况都盘点调度一遍,部署任务,解决难点,雷打不动。新湖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王东介绍,为了既节省资金又保证效果,对每一项工程、每一个细节,大家反复推敲,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一次,居民代表反映75号楼2单元所有地下室渗水严重,他们立刻联系施工队查看原因,发现是因更换下水管道、污水未排出导致,立即整修,当天就解决了问题。
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预制厂宿舍,没有配套集中供暖设备,居民只能靠点煤球炉子取暖。而要单独在小区内建一个集中供热换热站,费用太高,也会造成浪费。柴市社区党总支书记王秀红积极联系热力公司、有关单位,光现场协调会就开了20多次,最终,换热站建在安装公司宿舍区域,承担预制厂宿舍、公路机械厂宿舍、安装公司宿舍这3个小区、294户居民供暖任务。
在每个改造小区现场,小到路沿石的高低、道路尽头拐角的弧度,大到各项工程的施工顺序、整体规划,党员干部不厌其烦地解释、说明,做好群众工作。“冬天家里温度一直维持在20℃以上,又干净又暖和。 ”预制厂宿舍的郑秀芝很满意,代表居民分别给德城区新湖街道办事处、柴市社区居委会送了一面绣着“心系百姓为民解忧”的锦旗,感谢党委政府让他们告别30多年烧土暖气的历史。
记者|王秀青 通讯员|杨玉娟 金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