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粽子

□崔爱华


马上端午节了,街头巷尾到处都飘荡着粽子的清香。从超市买回来,总是感觉缺少了点什么,怅然若失。

我还是怀念小时候,怀念故乡,想念姥姥做的粽子香。记得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都会像过年一样满心欢喜地期待,因为又可以吃上香香甜甜的粽子了!在那个白面馒头和米饭一年难得吃上一回的年代,几个粽子对于年少的我们来说,就是天大的幸福。

何止是粽子香啊,那些不可胜数的乐趣一直在记忆里永存。村东南有个湾(我们这里把池塘叫湾),沿着湾边那条曲折的林阴小路,就是那口老井。老井上络绎不绝有前来挑水的人,人们的说笑声、水桶的吱吱声,以及水里咕咕的蛙鸣声,简直就是一首美妙动听的乡间乐曲。

 湾边的那一片芦苇荡,郁郁葱葱。每逢夏日,捉鱼、摸虾、逮泥鳅,在青青的芦苇丛中捡拾鸟蛋,成了孩子们的天堂,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就要端午节了,按姥姥的吩咐,我挽起裤脚去湾的深处,采了一些新鲜硕大的芦苇叶子回来。姥姥洗净后泡在水里,还有淘好的米也提前浸在盆里。

到了五月五这一天,慈祥的姥姥满脸幸福地开始包粽子了。她先拿起两三片粽叶,把它折叠成一个小漏斗的形状,再抓一把糯米放入,然后加两粒红枣进去,上面再用一把米夯实。最后,巧手的姥姥把苇叶折过来反复包扎结实,一会儿功夫,一盆绿鸽子似的粽子就完工了。姥姥慢慢看着,像在欣赏一件艺术品,笑意盈盈。

       我的任务是帮着烧火,下了锅的粽子要煮好长时间,那可是甜蜜而漫长的等待啊!粽子出锅了,一屋子一院子的香气在飘荡。暗绿的粽叶,莹白的糯米,红红的大枣,诱惑人心。苇叶清凉的草木气息,合着糯米的香、大枣的甜,刺激着味蕾。 尝一口,香甜绕齿,软绵可口,看我们贪吃的样子,姥姥笑吟吟地一个劲儿地嘱咐:慢慢吃,别烫着。

那场景,一直在记忆深处历久弥香。每年的端午,都会想起小时候的粽子香,想起最疼爱我的慈祥的姥姥来。

绿色的田野,是我们天然的乐园。开着金黄花的蒲公英、粉色喇叭花的野草,挤满沟边河沿。这些都是喂猪的好食料。艾蒿最多了,但有一种很浓的味,猪不爱吃。不过把艾蒿晒干后点燃,可以驱赶蚊子,所以每逢夜晚,姥姥都会在屋里点上一把艾草,那股清凉的香味,一直伴我们度过一个漫长的酷夏。

那时候放学后的任务就是去拔草,边拔边玩,玩游戏,捉蚂蚱,乐此不疲,一直玩到黄昏。把逮来的蚂蚱穿成一串拿回来家喂鸡,姥姥说,等下了蛋,给你们换甜杏吃。心里,于是又多出了一份期待。

我们就这样在甜美的期待中一天天长大,长大后的我们,却离故乡越来越远了,而思念却越来越浓了。

又是一年端午,成堆的粽子满满当当,彰显着节日的隆重。空气中有艾草的清香在游走,抬头便能看到穿行在街头手持艾草的人。那是来自故乡的味道,田野的味道。

传统的节日,延续着古老的风俗,承载着美好的期望,也让终日奔波疲倦的心在这古老又温馨的节日里,得以回归和休憩——重温故乡与亲情的味道,领悟人生之美好。

感恩,盛世下的每一天,都是吉祥安康日。

编辑丨孙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