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夏津县城向南,乘车仅需8分钟,便可抵达南城镇丁坊村。连片的葡萄园里,一串串葡萄晶莹剔透、挂满枝头。“再有两个月,这些葡萄就成熟了。以前这些闲置土地没人种,李书记和陈书记来了以后,帮俺种上了葡萄树,一亩地能收入5000元。”6月12日,丁坊村村民李正文说。
李正文所说的李书记和陈书记,是市政府办公室派驻丁坊村第一书记李建墩和陈晓。去年3月,上任伊始,他们便围绕“党建、脱贫”两项任务,挨家挨户走访,找到了制约全村发展的症结。
针对党支部人员力量较弱、组织没有凝聚力、村民没有向心力,李建墩和陈晓确定了“党建是一切工作的引领”这一思路,在村里推广开展“党建+党员活动日”等活动,规范严肃党内生活,让党员重拾荣誉感、责任感。去年底,该村顺利完成“两委”换届,支部力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水难浇、道难走是村里的大难题。在党员会、群众代表会上,几乎所有人都提到这两件事。”李建墩介绍。丁坊村地下水碱性大,村里一大半土地浇不上水、只能靠天吃饭。为此,二人多次协调、邀请市县两级交通、水利等部门来村考察,确定上报了修路计划、申请了机井项目。“去年我们打了4眼机井,修了600米的进村路和前街路。今年又打了4眼机井,并申请了农村道路户户通工程,总算解决了困扰村民的大难题。”陈晓说。与此同时,他们还积极协调资金,为丁坊村安装了路灯、修建了文化书屋和休闲广场。目前,丁坊村已入选了省级美丽乡村项目,下一步他们将充分利用村里的闲置宅基地,进行规划整理,种植花卉苗木,建设干净整洁、富有特色的美丽乡村。
支部强了、人心齐了,如何让贫困户脱贫、让贫困村“摘帽”,又成了第一书记的“心事”。通过走访调研,他们决定对全村12个贫困户实行“一户一案、一人一策”,瞄准“病根”开药方——
贫困户张孟保夫妇因病丧失劳动能力,两个女儿身体健康、学习成绩优秀,李建墩和陈晓为张孟保一家申请了低保,并多渠道筹资解决孩子的学费问题;年仅33岁的贫困户张起患有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两个女儿正在读小学,生活压力较大,李建墩和陈晓积极联系爱尔眼科医院为其治疗,并购买特制眼镜减缓孩子视力下降;55岁的孙金英一家虽实现了脱贫,但全家人生活状况仍不乐观,李建墩和陈晓帮她在手工艺品加工厂找到了工作,忙时,孙金英一天能有近百元的收入……
“丁坊村有种植葡萄的传统,上世纪90年代几乎家家户户种葡萄,目前全村仍有分散种植的葡萄园50多亩。”陈晓介绍。在征求村民意愿的基础上,他们确定了建设100亩葡萄园的发展规划,并于今年3月开始种植。
“我们成立了丁坊葡萄专业合作社,采取土地入股分红的方式开展规模经营,并由田庄乡的葡萄产业园负责销售。初步估算,村集体年收入能达到3万元。”陈晓说。今年他们通过林业系统争取到20万元的经济林项目资金,免费为村民提供葡萄苗、固定杆等设施,还依托乡镇党委政府争取到了土地整理项目,在葡萄园里规划建设三纵一横四条道路,为发展乡村采摘旅游奠定基础。“贫困村发展要靠内生动力。我们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撬动放大作用,集中力量发展葡萄种植,变‘输血’为‘造血’,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扶贫队伍。”李建墩说。
“目前,丁坊村已在去年底实现了贫困村“摘帽”和贫困户全部脱贫,但全村集体经济实力弱、发展较为落后的局面并未得到有效扭转。我们争取在明年驻村工作结束时,初步把丁坊村建成产业有基础、生态有提升、组织更健全的现代乡村。”谈及未来,李建墩和陈晓信心满满。
记者|王志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