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婆媳关系好,孩子都享福;婆媳关系差,孩子要遭罪……”10月18日,在武城县武城镇孙尔庄村正在表演节目,这是该村洪芬邻里艺术团团长任洪芬自导自演的《老婆和老妈》,受到在场群众的一致好评。任洪芬既是邻里艺术团的团长,也是该村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的带头人。

村中老人多,除了日常的生活照料等志愿服务活动,让老年人有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尤为重要。任洪芬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中发现,村内留守老人的精神需求较大,她便利用自身热爱文艺的优势,根据群众身边经常见到的小事创作了一批贴近群众生活、群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节目,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

像孙尔庄村一样,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这类做“加法”的方式在武城镇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尤为突出。今年以来,武城镇围绕“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在哪里”的目标要求,将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们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一方面扩大了志愿服务的覆盖面,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群众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武城镇党委副书记吴华表示。

在“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中,武城镇农技站成立志愿服务队,主动到种粮大户、合作社解决种植问题;公益电影放映中,武城镇各村志愿者穿上红马甲,开展“五聚”活动,实现了“微宣讲”“微舞台”等活动方式;全员核酸检测中,“红马甲”们为老年人代预约核酸检测……在此基础上,武城镇充分发挥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利用好“线上点单”丰富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我的流转土地位于‘吨半粮’的核心区,今年天气多变,我经常通过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单,请县农业农村局的技术专家帮助我解决问题。”武城镇为民粮棉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李庆双说。同样,借助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的“宣讲超市”活动,武城镇各村积极联系宣讲员,为群众讲授法律小知识、种植知识等。

如今,新时代文明实践已经融入到镇域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各项工作开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志愿红”力量。“我们通过赋能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吸引更多的力量、资源下沉到基层,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振兴的‘五大振兴’。”武城镇党委书记朱绪登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尹晓燕 通讯员 | 谢昌虎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