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有特色 群众致富有门路

糜镇农民张良国成立合作社带领社员增收获好评

□通讯员 陈启忠 王清义

上药、启动、前进、喷雾……伴随着遥控器无线电波的指挥,一阵阵雾状农药从机器尾部的喷头飘到庄稼的叶子上,农药喷洒的既均匀又细致,不到十分钟,2亩地就喷洒完了,算了算,不到四块钱。

这是在糜镇张习桥嘉城农作物合作社农田,农民“共享农机”喷农药的一幕,农民打开手机扫码后关注,就能启动植保机喷洒农药,过程简单方便。今年42岁的操作手张良国,是糜镇张习桥的一个农民,也是远近闻名的共享农机操作手,不论是小麦、大豆,还是玉米、棉花,只要是到了打药的时节,就能在田间地头看到张良国忙碌的身影。

“共享农机”操作简单,农户只需和共享单车一样扫码、交押金、开锁,便可使用农机,扫码就能用。张良国说,“以前打农药都是靠人工,费时费力,还对身体不好,现在有了共享喷药机器人,咱站在地头上遥控机器人打药,省时省工又省力,真是一举三得! ”

推广共享植保机的张良国被当地群众称为“富硒大王”,1996年初中毕业后的张良国决定扎根农村,但是他不喜欢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他坚信要想脱贫致富,就必须解放思想,依靠科技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偶然的机会,喜欢读书看报的张良国从一份大学的学报上获知,硒是人体健康很重要的微量元素,食品中缺少硒会引起肌肉萎缩、心血管和肝脏疾病等,硒在体内不仅能解毒还可以阻止癌细胞生长。“能不能开发出一种技术,让农产品含有容易被人体吸收的硒元素,让人既能吃饱肚子,又能预防疾病。 ”张良国动心了。

2012年,张良国作为糜镇唯一一个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参加了全区第一届农业技能培训,也就是在这次培训会上,他认识了富硒小麦、富硒玉米,决定尝试种植富硒系列农产品。 2015年开始,张良国把目光投向种植周期短、技术相对简单、产品保存期限长的富硒小麦种植上。通过在播种时施硒肥,让普通小麦摇身变为富硒小麦。“富硒小麦不仅食用后有利于身体健康,还抗干热风,抗倒春寒,比普通小麦晚成熟3—5天,增产15%左右。”张良国说。为增加富硒小麦的附加值,张良国还建成一条大型石磨富硒面粉自动化流水线,并积极发展富硒高蛋白手工面和富硒麦仁等保健产品。

张良国率先成了嘉城农民合作社,如今已初具规模,有93户村民入股,注册资金达到了100万元。这几年在张良国的带领下,合作社经营土地面积已近1万亩,而且有很多社员种起了富硒小麦。“合作社提供富硒良种,实行统防统治、免费加硒等服务,最后按每斤高于市场价1毛钱的价格回收,这么算下来,咱一亩地能比种普通小麦多收入200多元。 ”岳家村种田大户李玉胜说。

嘉城合作社主打订单农业,农户种植的小麦和玉米都是富硒品种,另外还发展水果玉米。一句话,他的合作社种植摒弃传统的种植方式,开发健康型功能性产品,另外嘉城合作社注重发展自己的一二三产业链,就是自己种植自己加工销售,如今每天可以生产面粉1000公斤,产品销往济南青岛等一线城市,供不应求。“富硒小麦不仅产量高,价格也比普通小麦高,俺家种了15亩,算下来增收3000多元。”张习桥村民张良锁乐呵呵地说,“这多亏村里‘富硒大王’张良国发展我们种富硒小麦! ”

嘉城合作社的社员敢于种植富硒麦,得益于合作社抱团发展建起来的一二三产业链。“咱发展合作社,就是为了攥成拳抱成团,拉长产业链办大事,让更多的效益留给种粮的社员。”张良国说。为此,合作社主动办起了加工厂,与中国农民日报、牛轰轰网等科研单位合作,研发生产了富硒面粉、富硒挂面等多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