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大雨倾盆,在太阳能德州小镇施工现场,C–house的施工进程没有受到丝毫影响,施工队员正在室内加紧装配调试建筑的“心脏”——能源核芯筒。
C–house由东南大学与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组成的TUBSEU联队共同打造。“正式比赛开始后的第3天,C–house就完成了封顶。现在,不论在什么天气状况,我们都可以实现全天候施工了。”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TUBSEU联队建造组组长罗申说,C–house的屋顶可以在地面完成装配,经过吊装后封顶。这得益于东南大学研发的超高速装配建筑构件全套技术。
目前,房屋的主体结构已完工。据罗申介绍,C–house为立方体外形,房子的东西两侧为薄膜太阳能电池墙面、顶部为晶硅太阳能电池屋顶,这种构造能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阳能。此外,C–house的结构体、围护体和设备体可以拆卸与组装,并且可以重复拆装30次以上。建筑的“心脏”——能源核芯筒,由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设计,能源核芯筒集成了全部服务空间和智能设备,利用空调采暖通风系统、电气系统、智能家居系统等实现能源高效利用。主动式的能源核芯筒与被动式的节能建筑外壳结合,打造了一套完整的能量系统,太阳能及从室外空气中获得的能量可多次重复使用,在满足房屋能耗的同时,可以产生多余的电力输送到国家电网之中,获得收益。
“C–house是应对气候变化打造的‘阳光方舟’,是一座舒适健康、灵活可变、集成预制、低碳智慧的太阳能共享住宅。东南大学与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发挥各自优势,使得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生命周期更长,能极大减少了碳排放。这座建筑不仅节能,而且可以产能。”罗申说。
在市场推广方面,C–house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像搭积木一样,它不仅可以摆成立方体,而且横拼可成连排、竖拼可成多层、高层建筑,能在平原、山地、沙漠、海岛等环境条件下使用。同时,对普通老百姓来说,C–house造价并不是高不可攀,它采用分层级定价模式,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减配式应用,因而市场潜力巨大。
谈起参加大赛的感受,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宏表示:“竞赛互动促进了新型建筑学人才培养。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建筑产业必须走好转型升级之路,在这个过程中,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大赛让人们意识到建筑必须是建造、性能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参与其中的学生不仅会强化这种意识,更会自觉加强学习。”
C–house屋顶所用钢材和辅材均采购自德州当地,张宏表示,众多顶尖高校、优秀企业云集,给德州带来了市场、技术、资本等诸多红利,充分抓住并运用好各方资源,必将壮大做优提升当地实体经济。了解到德州在太阳能应用领域取得的成绩,张宏表示希望未来能与德州合作,由政府、高校、企业共同成立机构,培养太阳能建筑领域多层次人才,构建低碳生态智慧太阳能建筑产业链,助力可持续发展。
记者|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