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1月25日,德州市文化馆开展2022年“弘扬非遗文化 传承经典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云上展示,为广大市民朋友介绍各项非遗项目,深入了解非遗的独特魅力。
非遗展厅简介
德州市地处鲁西北平原,历史悠久,地域特色明显,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的美誉,蕴藏着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2015年德州市文化馆建立了德州市非遗展厅,展厅面积200平方米,展品300余件,还建立了非遗传习所长期开展非遗公益培训活动,有专门从事非遗研究和保护的专业技术人员,拥有完备的档案和数据库管理体系。以实物、图片、文字、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形象直观地展现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风貌和保护成果。
德州市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其中包括一勾勾、宁津杂技、德州黑陶烧制技艺、德州扒鸡制作技艺;省级非遗项目45项,其中传统舞蹈类包括:武城抬花杠、德州跑驴、绣球灯舞、德平大鞅歌等;民间文学类包括:东方朔民间传说、刘备在平原的传说等;传统音乐类包括:运河船工号子、古琴艺术等;传统技艺类包括:德州古埙制作技艺、木刻刀笔书画、王家园子醋传统酿造技艺等;民俗包括:宁津斗蟋风俗等;市级项目233项,其中包括建志剪纸、陶瓷印章、德州高跷、京剧、武城柳子戏、刘氏唢呐吹咔等;县级项目636项,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9人、市级非遗传承人123人,县级非遗传承人295人,建立了完整的名录体系,收集整理了一大批图片、文字、视频和图谱资料。
第一展区:古韵流芳 玉润珠圆
一勾勾是国家级非遗项目,由高唐一带的鼓子秧歌衍化而来,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代表剧目是《王小赶脚》,这里展示的是《王小赶脚》中二姑娘以及王小的服装、头饰、道具以及乐器道具。
马堤吹腔是省级非遗项目,前身是具有500多年历史的柳子戏,吹腔在马堤村已有170多年历史,村民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历经九代传承至今,这里是马堤吹腔演出服饰以及具有170多年历史的手抄本。
传统舞蹈类非遗项目,具有代表性的有德平大鞅歌、绣球灯舞、抬花杠,这几项都是省级非遗项目。
第二展区:一脉文心、流传千古
我市民间文学类非遗资源丰富,最具代表性的有《东方朔的民间传说》《四女寺的传说》《刘备在平原的传说》等。
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有剪纸、烙画、木刻刀笔画、金丝彩贴。
第三展区:德州巧工、匠心独运
德州扒鸡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遗项目,1692年传承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这里展示的是老地契、1956年公私合营场景、第九代传承人张树林、崔长清先生,这两位也是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这个陶罐是1956年公私合营的时候使用过的。
德州的传统医药有针灸、拔罐、专门治疗吊斜风的膏药的制作技艺。
德州黑陶烧制技艺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这边是宪利黑陶、梁子黑陶、刘浩黑陶、秦吉良刻陶以及齐河黑陶。
第四展区:德聚成州、溢彩纷呈
宁津杂技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对中国杂技艺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至今都有“没有宁津人、难成杂技团”之说。
德州市非遗展厅长期免费对外开放,“非遗月”期间共接待参观群众近千人,形象直观地为人民群众展现了近年来德州非遗保护取得的丰硕成果。更深一步加强了人们对非遗的认知,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展厅开放期间,传承人现场演示环节真是精彩纷呈,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有吹糖人的、画糖画的、捏面人的等等,让广大市民亲身感受了非遗项目的博大精深。为传承人提供了很好的宣传平台。
非遗是中国传统文化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对于非遗传承我们开展了很多活动,希望将非遗保护好、传承好。
德州市文化馆通过数字科技、文化再造、互联网+等手段,实现非物质文化的在地发展,让更多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中来,从而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