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临邑县发布《集体经济产品名册》,涵盖12个乡镇(街道)的34种农副产品。高油酸花生油、特色葫芦文化工艺品、临盘咸鸭蛋等当地“土特产”华丽转身,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临邑通过深入挖掘“土”“特”“产”三篇文章,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在乡村产业振兴的道路上开创出一条临邑路径。
挖掘资源禀赋,实现“土味”转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产一方物。乡村不仅有青山绿水,还有文化底蕴,乡村发展如果离开泥土气息,忽视本身固有的资源禀赋、文化特色,那发展就会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临邑通过挖潜挖深资源禀赋、文化传承等,找准找实找足“土味”,将原生态、零污染、最原味等“土产品”发挥到极致。《集体经济产品名册》中的硬木雕刻就是利用当地木质加工资源,借助临邑“中国书画之乡”的文化底蕴,以工艺美术木雕的形式,传承发扬传统木质加工文化,打造了临邑特色高端木雕工艺产品。
挖掘特色资源,培树地方“特色”。农产品要“出圈”,一方面必须找准特色产业,在充分挖掘本地资源禀赋的基础上,依托地理位置、交通、民俗文化等独特优势,在农产品的类别、规模上下功夫,避免简单同质化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把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将产品类目做精做细,满足消费者需求,赢得市场口碑。此外,准确研判市场环境,有效对接、引领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才是持续深耕乡村旅游、助力农民增收的“三大法宝”。临邑的市级非遗麦秆画代表性传承人经过熏、蒸、漂、刮、烙及描、绘、编、剪、刻等繁杂工序,实现了不起眼的麦秆华丽变身,提升产品附加值。只有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强化“土特产”内在功效、文化内涵,打造出一批绿色、安全,富有特色的农业品牌,让越来越多“土特产”走出“深巷子”,擦亮“土特产”的金字招牌。
加快“三产”融合,打造产业蝶变。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依托优势资源振兴乡村产业,长远看势必要走产业融合、延链补链的集合发展之路。推进特色农产品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做足做精农产品深加工文章。翟家镇通过生态鲈鱼直播卖货的方式,减少中间环节,将优惠直接给到消费者,销售环节更加顺畅,激活了农产品销售的“一池春水”。加快“三产”融合,一要推进产业振兴与科技融合,依托科研院所等平台,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等技术,为农村产业从基础设施到物流、仓储、零售等环节插上智慧化翅膀,提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二要通过税收、奖补等政策,引导和支持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等社会力量向乡村下沉渠道资源,深度融入县域经济发展,激发农村电商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三是招收一批懂市场、精技术、善经营的优秀人才去引领示范,让农产品搭乘互联网快车,对接全国市场,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黄晓龙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