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跨步均衡新发展 奋进教育新时代

跨步均衡新发展
奋进教育新时代

□夏津县委 夏津县人民政府

为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校际差距,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夏津县委、县政府以开拓进取的姿态激发新作为,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肩负新使命,秉承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办人民更加满意的教育。

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完善教育布局体系

学前教育抓提升。制定《夏津县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投资1340万元新建18处幼儿园(公办17处、民办1处),实现每个乡镇1处省级规范性中心幼儿园,不断扩大普惠性资源总量,着力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和品质。义务教育促优化。撤并学校28所,完善学区办学条件,强化办学质量保障,实现教学场地、教学设施标准化,城乡校际差距显著缩减,城乡一体化加快。新建综合高中,采用“强新一体,以强带新”办法,成立一中新校区,有效增加全县高中学位。职业教育成功突破。加快特殊教育中职建设,充分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残障适龄儿童少年公平入学,“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的“夏津特教模式”在全省残疾人康复教育工作中推广。与青岛天使音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德百集团等公司合作办学,投资3亿元,新建中等职业学校,提供中职学位3000人,实现社会各类培训5000人/年,补齐职业教育短板,形成县域内完备的教育布局和体系。

以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保障教育事业基础

财政投入优先保障。始终坚持“政府投入优先民生,民生投入优先教育”的工作思路,举全县之力持续推进各级各类校建工程。累计投资15亿元,新建、改扩建98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6处公办幼儿园,保证全县农村学校规模容量和附属设施能够满足5-10年的教育发展需求。2017年11月18日,全县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2018年,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打造各种教育资源集聚的教育小镇,全面带动和促进夏津北部新城发展。2018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组织召开了2次全县教育工作会议,3次教育工作座谈会;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6次听取教育工作汇报;书记、县长等县级领导干部11次到教育局机关及一中新校区、第七中学、实验中学新校区现场办公,化解项目推进问题,破解教育发展瓶颈。政策保障日益完善。启动了“安教工程”,新建16处教师周转房,让乡村教师住有所居,安心工作。全县教师工资按标准统一足额发放,并按省定标准落实了乡镇教师特岗津贴,对4个较偏远乡镇的教师每人每月发放基础标准金300元,按工作年限每年15元发放乡镇补贴;对10个一般乡镇的教师每人每月发放基础标准金200元,按工作年限每年10元发放乡镇补贴,所需经费由财政拨付。

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出台《夏津县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夏津县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实施方案》。逐步取消校长行政级别,完善选聘制度,打破教师交流体制障碍,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实现师资均衡配置;印发《夏津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方案》,稳步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在制度设计、政策落实上,适度向基层倾斜,保障农村教师合法权益。

城乡、县直校际、跨乡镇、乡镇校际交流教师达到全县教师总数的10%。组织学校发展联盟,结对帮扶,团队发展,促进全县城乡学校内涵发展、均衡发展、集团式发展。充分利用县直学校的资源优势、管理优势,以6所县直学校为龙头,与22处乡镇中小学结对组成6个发展联盟。通过建章立制、考核评价,定期组织学校开放观摩交流会,使各联盟学校主动发展、自主发展、争相发展,使联片教研活动实现常规化、常态化,让县直学校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得到发挥,为乡镇教师交流搭建平台。建立中小学教学质量检测分析评价体系,健全符合教育教学和教师成长规律、导向明确、标准科学、体系完善、评价多元的学校、教师、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严格教师考核,定期考评。“拓展深化”考招改革,紧跟“新高考”形势,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时出台配套文件,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积极适应新高考、新课改。

以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加强教育队伍建设

严抓干部队伍,提升管理质量。校长队伍,学区以上校长须经组织部考核任命。积极推行校长和学校中层干部竞聘上岗,签订聘用合同,实行目标管理,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和办法。2018年,在夏津一中、实验中学、六中等学校,通过公开演讲竞聘的方式,选拔中层干部200多名。健全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细则》,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半年一述职,学年一测评,加强干部管理,提升干部素养。招录优秀教师,做好人才增量。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探索“面试签约直接招聘”模式,对接“211”“985”高等院校,择优录用师范类优秀毕业生,结合高考新改革,出台优惠政策,多方式、多途径引进成熟领军人才。县政府统筹编制管理,协调编办、人社部门,大力压缩行政编制,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按照“不低于教师自然减员人数”原则和“退一补一”的政策要求,2017年至2018年共补充中小学教师378名。加大培训力度,激活人才存量。县政府每年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培训,通过开办“夏津教育论坛”、启动“夏津县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项目”等,邀请全国及省市教科院专家、知名教授到会主讲,培训校长、教师达8000余人次。2018年高考,全县一本上线人数增长53%,增幅居全市第一,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办好新时代教育
写好教育奋进之笔

——夏津县教育事业跨越发展纪实


2018年,是全市教育向优质均衡、向教育现代化迈进的关键之年,夏津县教育局按照“目标引领、改革创新、科学管理、跨越发展”的思路,聚焦教育现代化,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夏津教育发展新方向,打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攻坚战,力促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写好夏津教育奋进之笔。

统筹推进促发展 完善教育布局

夏津县积极构建学前、小学、初中、高中、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一条龙”发展格局,注重教育协调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分享更普及、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红利,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扩大学前教育普惠性。科学制定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幼儿园建设奖补政策,加快规范园创建。2018至2020年,计划投资1340万元新建18所幼儿园。强化办学办园资质审定,严格收费、内部管理、教学设施、教学行为等标准要求,基本形成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办园行为普遍规范。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达到85%以上,有效化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优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薄”建设学校89处,总投资5.39亿元,农村中小学实现了楼房化校舍、标准化操场及水冲厕所全覆盖。2018至2020年消除大班额规划新建初中1所、小区配建小学3所;改扩建初中2所、小学5所,新增学位5850个。2018年建设解决大班额学校4所,规划建筑面积49573平方米,规划投资1.42亿元,其中,第七中学已于9月1日投入使用;投资9500万元完善中小学音体美器材和教室、各学科器材及实验室设备等,结合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组反馈的整改意见,积极做好定向、精准整改,突出抓好内配设施的“配、管、用”,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提升高中教育品位。投资3亿元新建了夏津一中新校区,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新校区秉承“书院式规划,园林化布局,群落式结构,数字化设计”的理念,着力打造“人文校园,绿色校园,典雅校园,智慧校园”。结合高考制度改革,大力实施高中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改革,以“提质量、树形象、创品牌”为切入点,稳步做好权力下放。创新教师学生管理机制,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强化素质教育,引导和促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培育夏津教育教学新优势,充分发挥一中在夏津教育中的龙头作用。

补齐职业教育短板。采取PPP模式,投资3亿元,新建夏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筑面积6.9万平米,明年9月全部建成,可提供中职学位3000人。今年县职业中专拟开设计算机、机电、音乐、美术、商务英语、电子商务、酒店管理、空调制冷等8个专业,目前已经招生近千人。夏津特教学校深入推进“医教结合”的办学模式,创办的“德州市鲁北特殊教育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获得办学许可,成为德州市第一所获准成立的特殊教育职业中专学校,今年共设置康复治疗、工艺美术、服装设计、平面设计4个专业,计划招生100人,目前已招生87人。

齐驱并进抓管理 提升发展内涵

着力实施“三个一”创建活动。通过“一校一特色”,从学校校徽、校训、校服及美化、绿化、文化等细节入手,夏津一中、六中、二实中、双庙中心小学等40多所学校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一校一品牌”,实施学校核心办学理念提炼工程,以核心理念统领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积极鼓励学校在国家课程、心理健康、法制安全、德育、体育、艺术、综合实践等课程上进行创新。通过实施“一专多长”特色教师引领工程,鼓励教师在专业提升的同时发展特色专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目前,全县有山东省特级教师5名、齐鲁名师2人、德州名师12人、德州市教学能手122人,各级各类优秀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了25%左右。

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全部配备了兼职法制副校长,由82名公安系统人员兼任,投资120多万元,配备了安全器材、校舍消防设施和安全指示牌。投资500多万元,为全县中小学配备了净水、饮水设备。同时,以安全硬件设施建设为依托,全面构建“十化”管理机制,实施安全预案管理制度,构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处理的管理体系,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建立健全“部门联动,家长协同,社会参与”的“全方位、无缝隙”管理网络。

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严明师德底线,锤炼师德师风。建立了师德失范通报机制和曝光平台,制定了《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关于教师从事有偿补课和违规推销教辅资料处理暂行办法》;抽调相关科室、乡镇学管会人员25人,分学校督查组、居民小区巡查组、校外培训机构督查组3个小组,对全县14个乡镇和8个县直学校及双语学校开展了禁止教师有偿补课、升学宴治理专项督查;对全县30多个小区、10多个乡镇居民区和117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有偿补课专项督查。

与时俱进谋改革 激发教育活力

完善教师招聘机制,实行结构性选材。高中到211、985大学及一本师范大学对接初定就业意向,通过异地考官面试引进人才,夏津一中自主招聘教师59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招聘,变“统一笔试+异地考官面试”为“学科考试+异地考官面试”,增强了选拔人才的针对性,今年招聘中小学教师81名。加大艺体教师招聘力度,实施走教、学科教师转型、网络教学、聘请民间艺人等形式,解决艺体教师短缺问题。

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县委组织部出面统筹安排县直学校的综合考核,并进行干部推荐。撤销了乡镇学管会,成立联区,设主任1名,业务指导员、管理指导员、后勤指导员各1名。乡镇学校根据规模和实际,合理配置学校负责人职数,确保行政向职级的平稳过渡。

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严格执行农村教师特岗津贴制度,对农村教师予以经济上的倾斜。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在职称评聘中将乡村学校教师和城镇学校教师分开评审,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予以倾斜,将乡村工作经历作为职称评聘的重要条件。实施乡村学校特级教师岗位计划,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联区为单位,每个联区设立1个特级教师岗位,实行任期制。

推进课堂模式改革。积极适应新高考、新课改,研究选课走班管理,做好新高考政策的宣传贯彻与平稳落地。深化与知名师范院校的交流合作,中小学推进 “三级建模”(学校、学科、课型模式)工程。夏津一中和北京大教育考试评价中心合作开展了“‘三自一高’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全面实施“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觉发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

千方百计保质量 增强综合实力

抓培训。2016年3月创办夏津教育论坛以来,已组织开展了25期,接受培训的校长教师已超过8000余人次。“夏津教育论坛”已成为了全县教育干部整体素养提升的主阵地。暑假期间,夏津县教育局科学制定假期培训计划,统一安排了网络研修、网上观评课、北师大集中培训、“三说”活动(说课标、说教材、说教学设计)、新聘教师培训等10项活动,让教师集中“充电”。

抓基础。开展“互联网+”智慧教育研究试点,建立了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平台——夏津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组织全县教师网上学习、网上交流、网上教研、网上晒课、评课。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专家团队,合作开展“质量提升工程”项目,从理论培训、教学示范、现场观摩到确定方向、制定规划、探索实践等全方位研究推进措施。在专家指导下,全县教师大力开展“说课标”“说教材”“说设计”的“三说”活动,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有利时机,全体动员、全员上阵,组织全县4000多名教师利用假期研究教材、研究课标、精心设计教案。

抓共同发展。夏津充分利用县直学校的资源优势、管理优势,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由六中、实中、二实中、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夏津胜利希望小学为龙头,联合22处乡镇中小学组成6个发展联盟。通过建章立制、考核评价,定期组织学校开放观摩交流会等,使各联盟学校主动发展、自主发展,县直学校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为乡镇教师搭建了广阔的交流平台。

如今,全县教师的水平和整体素养有了明显提升。2018年德州市“一师一优课”评选,夏津获奖教师数量和获奖等次均列全市第三名(总计146节,35节获市一等奖)。夏津教育工作者将继续发扬团结务实、负重拼搏的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奋勇争先,为实现夏津教育跨越发展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文化立校创特色 精致管理保质量

——夏津第一中学发展纪实

夏津第一中学以“办让夏津人民满意的学校”为追求,以培养思想先进、视野开阔的现代“立体人”为方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突出成绩,形成特色和亮点。

明确管理定位  找准发展点

学校形象定位是“管理高水平,学生高素质”。在此基础上,确定学校的管理定位是始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至高无上的追求,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生今天的学习、明天的升学和终身发展负责。这个定位也成为学校的发展起点,今后要做的就是推动学校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为了实现管理高水平,成立了学生民主理校委员会,实行了“亲子共成长·家长进课堂”制度。“‘亲子共成长·家长进课堂’贯穿于日常教学工作的一项长期活动展开,其基本原则是全方位、多角度参与。”夏津一中校长王成华说。因此,只有拆掉“围墙”,让教育教学活动在阳光下运行,学校才会赢得群众的充分信任和全力支持;只有打开校门,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才能促进家长、老师、学生的相互理解和共同成长。

推行人文管理  提升内涵

优美、精致的学校环境必定是人文管理的重要一环。近两年来,利用假期,一中老校区对硬件、软件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全校教室、宿舍安装空调,宿舍床铺更新换代,新整修的校内道路,新增加的绿化园区,都让校园焕发生机。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靓丽的校园环境让一中教师及学生赞叹不已。精致整洁的校园内:苍松翠柏与楼舍相望,绿草鲜花和师生作伴;春来秋去诗意盎然,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于一炉。

与此同时,夏津第一中学新校区今年9月将正式投用。新校区是县委、县政府实施的一项重点民心工程。学校占地160亩,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

夏津第一中学经历几十年的不断超越,管理重心从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型,“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已经融入学校文化的精髓。

平凡而持久的“两陪伴”具体行动,是夏津第一中学领导和教师奉献精神的具体诠释:一是领导干部早到晚归成为工作常态,陪伴教师督班辅导工作;二是教师陪伴学生,迅疾、便捷地解答学生学习疑难,及时、有效地调控学生的学习心态。全体教职人员每天早出晚回,全身心投入教学和管理工作之中,将对教育、对学生的爱融入日常点滴。

2018年3月至6月,为了给高三学生加油鼓劲,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下,高三年级管理团队组织了一系列暖心活动。给贫困生充值餐卡,免除后顾之忧;给优等生发放拉杆箱,激发前进动力;给全体学生发放火腿肠、卤蛋、巧克力等小礼物,温暖学生,激发斗志。

落实精致管理 凸显成效

在学校管理上,夏津第一中学在过去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精致管理”的理念,即把常规做好,把细节抓严,把过程抓实。

教学工作精耕细作。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切实抓好、抓实、抓细教学常规,认真抓好教师备课、讲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等各个环节,根据学校制定的《教学检查实施细则》加强教学管理。坚持推门听课制,规范对教师的月教学常规检查。抓好《教室日志》《校行政值日日志》学生座谈会、行政领导巡视听课等教学工作反馈渠道,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依据学生反映的问题,学校着力解决了三大问题:学校由分管餐饮中心的副校长、督察处以及教师、学生、学生家长代表组成膳食监督管理委员会,降低了饭菜价格、及时调整和丰富饭菜品种等。学校组织分管校长、督察处多次抽查,杜绝学生反映的校园超市商品价格高、品种少,甚至有超保质期食品的问题。同时,宿管中心老师积极引进先进服务理念,加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和育人意识。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前进的道路永远没有止境,夏津第一中学将乘着教育改革的强劲东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文化立校创特色,以精致管理保质量,打造夏津人民满意的优质高中!

探索“四步一图” 深化课堂教改

——夏津县第六中学发展纪实

作为德州市创新教学方法实验学校联盟校之一,夏津县第六中学本着“校有特色、师有特点、生有特长”的办学宗旨,围绕“四步一图”教学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

思想先行 确立“求真”教学思想

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过程,应该是自主探究兴趣盎然的课堂,是师生互动其乐融融的课堂,有效教学质效双高的课堂,是智慧生成思维碰撞的课堂,是充满活力张扬个性的课堂。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六中坚持 “五真”要求,课堂上注重创设真实的情景,组织真实有效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将小组作为最小的授课单元,倡导课堂教学的个性化。

模式先立 立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深化

为了保障教学改革效果,六中邀请北师大专家团队结合该校“先学先行”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四步一图”教学模式。

“四步”是复习巩固、自学助学、展示点拨、当堂达标。新课开始前组织学生复习上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形式有小组互查,教师个别提问,并以分数的形式评价学生及各小组。

自学助学,即教师展示学习目标,学生围绕目标开展学习活动。课前学生先预习,上课时教师首先检查巩固和预习的情况。

合作探究,即为了在班级内形成长期竞争态势,将全班学生按成绩分成7个固定小组,每组8名学生、2名组长。此小组既是学习小组,也是卫生和纪律小组,可以称作“三合一”小组。

展示点拨,即最后小组将本组结论或答案在班级展示,提出疑难,全班同学交流解答。根据学生展示质疑及答复情况给小组加分,针对学生合作后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点拨和讲解,同时拓展相关知识。

“一图”指引导学生梳理总结巩固知识,强化记忆。该步骤在教师点拨后进行,由学生独立完成或者师生共同完成。

小组展示过程伴随评价。被加分小组和另外一个监督小组负责记录。每班每周表现优秀的两个小组发圆珠笔奖励,或者授予班内流动红旗。

先变后改 先打枪后瞄准在尝试中完善

课改中,学校在各个学科设置组长,不同课不同座次,来解决小组内帮扶上的尴尬;每名教师制定的学案,都要经过学科组讲评,盯教研的领导负责批评低水平的学案制定者,督促其主动学习,进步提高;充分利用好夏津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及时上传学案、课件和试题,及时更换,更新,并将其纳入教师和学科组的评价范围,促进学案和课件的循环使用;加强学习培训,组织有关干部和学科备课组长外出学习、跟岗学习,做到学有总结,学以致用,围绕我们的课改模式,寻求完善和创新,开展课改专题研讨会,学习新课标,研究中考题,继续组织相关考试,促进教师学习提高;强调课改细节的研究,及时总结课改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加以落实。新初一仍然两部对比搞课改,开展课改优质课评选,最后分学科组进行总结评价。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功夫不负有心人,六中的课堂变了,以学定教,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从学生的问题、真实状态和心理、精神需求出发,确定课堂教学起点、教学内容和方式,一切以思维的发展和提升作为重点,学生充分思考、主动探究,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讲”变成了“导”,学生的“听”变成了“学”,课堂上孩子们的笑容多了,兴趣多了,思考多了。

传统教学以讲授为主,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四步一图”模式中的学习交流,在多层面进行,除了师生交流外,还有优等生和优等生、优等生与后进生、学生个人与小组集体、与全班等层面的交流。不同层面的学生被赋予不同的学习任务,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既锻炼了优等生能力,又让后进生每节课有所得,避免学生两极分化。

教学质量提升了。2018年高考中考均取得可喜成绩,教学质量在全市位次明显提升。

时代在变革,教育东风正起,夏津六中的教学改革之路还很长,很长。

突出“实验”品牌 建设特色名校

——夏津县实验中学发展纪实

实验中学坚持“育人为本,彰显特色,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创建省市特色名校的总目标,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抓好名师工程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求通过不懈努力工作,把学校建设成教师享受职业幸福,学生体验成长快乐的幸福乐园。

科学制定规划 明确发展方向

结合国家十三五教育发展纲要,在北师大教授的指导下,该校制定了符合学校发展的三年规划:努力构建“严格管理,认真督查” 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一所省市知名的区域特色名校。

实施科研兴校 推行高效课堂

学校把教育教学质量当作学校的生命线,先后派100多人次,到曲阜、济南、青岛等地名校学习考察。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136”的高效课堂模式。

此教学模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1”是指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核心;“3”是指课堂基本结构分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达标三个阶段,“6”是指课堂教学分为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展示反馈、点拨归纳、拓展延伸、诊断评价6个环节。

此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教师上课轻松,孩子不再厌学,学习效果提高。

开展美丽校园建设 实现学校提档升级

学校以全国农村学校均衡化验收为契机,通过多方协调,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修建了高标准的塑胶操场;为全体教师配备了液晶电脑。改造了3个生物实验室,组建了一所省级标准的物理探究实验室;学校建成全县首个电子监控室,实现了校园管理的无缝隙覆盖。去年11月15日,学校代表全县中小学校接受国家教育均衡化验收,受到高度评价并获得通过。

推行“三大步”励志教育 打造德育新特色  

从本学期开始,学校开展了一项新的德育教育活动——全员育人导师制。即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校全体教师都参与育人,都担任导师,每个导师负责一个或几个小组。全员育人导师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全员育人导师制在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指导学生的生活,进行道德教育。

所说的三大步:一是每天开展励志读信活动;二是每周对所负责的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进行批阅。根据学生的自我记录情况,对学生进行肯定、鼓励和支持。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达到心灵对话和沟通。三是每月对负责的小组开展至少两次活动。通过活动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达到“润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阳光心态”的目的。同时,学校以提高服务意识为抓手,树立了“24小时服务”理念。去年,学校和“瑞丰源”绿色蔬菜基地“成功签约,确保食品安全。另外,宿舍进一步增强服务理念,健全宿管人员巡查制度,加强寝室文化建设。

打造生态文化 营造和谐校园

学校以精神文化、 环境文化、 课程文化、 制度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为抓手,努力“打造生态校园, 实施幸福教育”,着力打造以人为本的人文化、个性化、民主化校园文化内涵,形成了“精致、绿色、大气、和谐”的生态式校园文化。

目前,学校已形成“电化教学、营养配餐、文化长廊、校园足球和七彩社团”五大特色。今后还将把“高效课堂、课间跑操、周三教研、校刊《晨曦》、后勤管理”纳入学校的特色发展规划,力争使这些特色大放异彩,形成在全市乃至全省叫得响的品牌。


破冰扬帆再起航

——夏津县第五中学发展纪实

如今,大部分农村中学步履维艰,面临着优秀生源流失、优秀老师流失等普遍问题,然而作为地处夏津县边远乡镇的夏津县第五中学,却绝处逢生、异军突起,走出了自己的一条破冰之路。

家校合作 奠定发展基石

将时针拨回至2年前年的8月。田光征刚调到夏津五中,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担任校长。当时学校生源并不理想,然而,2年后的中考,这批学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校得到了家长和县教育局领导的一致好评。

夏津五中到底是怎样完成打破坚冰、化茧成蝶的巨变呢?

流失、厌学、辍学等问题,既有学生原因,又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原因。因此,田光征上任伊始,就把工作重点放到了家校合作上。

家长会上实行老师讲、学生讲、家长讲、专家讲、名人讲、优秀毕业生校友讲等多种形式,让家长会真正起到桥梁作用。

家访则是家校合作最直接的方式,学校每年寒暑假都组织大型家访活动,由班主任、任课老师、校委会组成,直接到学生家中开展工作,虚心听取家长意见、指导孩子的思想和学习。

无数次的沟通,融洽了老师、学生、家长的关系,化解了矛盾和误会,促进了心与心的交流,更收获了理解和支持 ,为五中的破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此外,学校以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成长。除了传统的清明节扫墓、敬老院做义工、植树等活动外,学校携手当地政府的大学生村官,多次举办模拟法庭、远离毒品、向校园暴力说不等大型活动。

全员导师制 提升学生素质

操场上,学生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宿舍里,老师和学生在一起拉家常、谈生活的感悟;教室里,笑语不断,场面温馨和谐。这就是每周三的全员育人集体活动时的画面。

“如果说家校合作拉近了和家长的距离,那么全员育人导师制,则直接让老师和学生真正建立了平等的交流,产生了心灵真诚的碰撞,全方位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田光征说。

田光征经过深思熟虑,结合兄弟学校的经验,决定采用“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先进思想促进教学、提升学生素质。他邀请心理学专家,为老师们进行导师制培训。

学校由各班主任牵头,将学生分至每位导师名下,导师具体负责学生的纪律、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日常管理与监督指导。

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行,提升了学生的内在素质,促进了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为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夏津五中成立了绘画、书法、电钢琴、竖笛、健美操、足球、篮球、跆拳道、计算机、阅读写作等10个兴趣小组,尝试开展走班制教学,利用每周三下午2节课,辅导老师带领学生分头开展相应活动。

“我们农村的孩子同样也可以得到高素质的教育,我们的硬件配置,师资水平一点也不比城里差,虽然农村落后,但是我们的教育不落后,理念不落后,只要肯努力,土草窝照样能够飞出金凤凰!” 田光征说。

高效课堂 破除传统教学弊端

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讨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从2017年2月开学之初,学校针对七、八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三大学科开展高效课堂改革试点工作。

创新学习环境,创建“学习小组”,制订“课堂教学导学案”,积极探索进行“高效教学”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策略、方法、途径。

今年开始,学校在七、八、九3个年级所有学科全面推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新模式即自主学习、合作研讨、课堂展示、达标训练“四环大课堂”。

学校根据学生的成绩和表现,构建了合作学习小组,班内定期根据小组的纪律、学习等情况的积分,对获胜小组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施行,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走神的少了,认真思考的多了;埋头苦学的少了,积极探讨的多了;沉默寡言的少了,踊跃展示的多了。

今年2月以来,学校被夏津县县委、县政府授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市教育局、市妇联联合授予“家庭教育示范基地”。

“求真自主”引领卓越发展

——夏津县实验小学发展纪实

近年来,夏津县实验小学坚持从文化建设角度探索学校的发展之路,围绕“求真、自主”的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从优秀走向卓越。

深挖文化内核 开启跨越发展之门

“三流学校靠校长,二流学校靠制度,一流学校靠文化,要让学校持续发展,要让学校从优秀走向卓越,就要从文化建设入手。” 校长牟桂青说。她亲自挂帅,成立了5人文化策划核心团队,深入挖掘学校文化内核。

文化内核从何而来?策划团队通过与学校老领导、老教师座谈,整理学校档案等方式,探寻学校的文脉。学校的核心价值观要体现文化的认同,反应时代的要求,策划团队先后通过和中青年教师座谈、和学生交流、征求师生意见和建议等方式,达成师生共识,传承优秀文化,让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师生的共同追求,成为学校的发展之魂。

经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归纳、提炼,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定位为“求真 自主”,学校所有工作均围绕这一核心价值观展开,取得了历史性的跨越和发展。

引领师生幸福成长 让文化迸发智慧光芒

没有一流的教师,怎会有一流的学生?在“求真 自主”的核心价值观管理下,学校创造性地打造“立言文化馆”,在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带动下激发教师成长内驱力——教师自主确定发展方向——形成个人成长规划——坚持实践——形成品牌,实现“你成就精彩,我为你立言”。

“立言文化馆”是市教育局为该校量身打造的校园师生发展展示平台,帮助老师建功立业、著书立说,享受职业幸福;引领师生在追求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带动学校文化的良性发展,用过程成就发展,用目标成就成果;满足师生自我价值实现愿景,引领师生自主、协同发展,激活创新、创造潜能,鼓励师生认识自我价值,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立言文化馆”持续为学校高效发展注入正能量,打造学校新亮点,实现教师的自主成长。目前,经“立言文化馆”评委会精心评选,12名学生、10名教师已经成功立言,并进行了立言展示和颁奖。一大批教师从以前“安于现状”的状态转变为主动成长,成为学校教学和管理的骨干力量。《师生立言文化馆建设研究和应用》被评为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校长牟桂青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名校长,受邀去湖南长沙做立言文化介绍,在河南郑州课改经验交流会上做专题介绍,在四省两市组织的第二届中华运河文化教育高峰论坛上做了专题发言。

深化课堂改革 拓宽素质教育渠道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亲自带领的“鸿雁课改先锋队”,参与“小组合作高效课堂”课改,并加入了由省内外20个多学校组成的“明霞教师成长联盟”,聘请全国名师孙明霞为学校“学术导师”,聘请了联盟学校中的7个名校长为学校“学术顾问”。“明霞联盟团队”“北师大项目学校”等专家团亲临指导工作,为老师答疑解惑,共享先进教育资源

一次次思想的交流,一次次思维的碰撞,一次次智慧的交融,使得队员们视野逐渐开阔,思考逐渐深入,工作更加务实。“鸿雁团队”带动了学校整体教师素质的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了,学困生有了自信心。从教学成绩分析,课改后成绩不降返升,全校整体水平一直保持县直学校榜首。

此外,学校大力发展选课走班制,让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不再是“一纸空谈”。学生从自选课程中寻找到“真我”,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打破原来常态下的年级和班级组织,自主选择辅导老师和活动的内容、形式,学生的兴趣爱好得以施展,特长得到培养和发展。

中高年级开展“语文主题学习”,选用“1+x”的方式,有计划、有目标地扩展学生阅读量。开展主题学习以来,学生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扩展阅读的内容,学生知识面广了,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写作能力。

在“求真 自主”的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学校各项工作可谓百花齐放,促进了学校健康、持续、优质发展。

书写砥砺奋进新篇章

——夏津县双庙镇中心小学发展纪实

创建于1949年的夏津县双庙镇中心小学,服务于双庙村及其周边7个村15000余人,在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中成为标杆 ,在全市乃至全省首次提出艺体教育选课走班制。近年来,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全市教育发展史上正书写着一段砥砺奋进、优质发展的新篇章。

攻坚克难 均衡验收展风采

2017年是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攻坚年,政府投资800余万元,为双庙镇中心小学新建4027平方米综合楼一栋,学科专用教室、功能室、辅助用房22个,9000平方米高标准塑胶操场一处,地下管网500多米,校园硬化面积4000余平方米。在全县实现大投入大发展硬件建设的背景下,双庙镇中心小全体教职工不等不靠,顽强拼搏,奋发进取,积极进行各项软实力建设,前后历经近6个月的时间,率先完成了国家要求的各项标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了丰富多彩的石头文化、校园墙体文化、楼宇文化、古树文化、校徽文化等。

在去年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比中,该校获得了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成为了全县学习的样板标杆学校,先后接待前来参观学习的校长、中层领导、骨干教师2000余人。

艺体教育屡获奖 选课走班成特色

双庙镇中心小学秉承“根雕教育”的育人理念,“以各得其发展,张扬其个性”为育人目标,2017年初,该校大力推进艺体教育,在全市乃至全省首次提出艺体教育选课走班制。

目前,该校已成功开设萨克斯、葫芦丝、陶笛、巴乌、绘画、剪纸、舞蹈、乒乓球、武术、象棋、钢琴等11项特色课程。

在省、市各种文化展演比赛中屡获佳绩;在全县小学生象棋比赛中,双庙镇中心小学获得了个人和团体双第一的好成绩,葫芦丝演奏水平达三级的学生有100余人,达十级的有30余人,有10名学生的萨克斯演奏水平已达国家六级。市教育局体卫艺科科长王开明,来到双庙镇中心小学观看了学生的艺术表演,听取了学校的艺体教育工作汇报,深感震撼。他认为该校在全市所有农村小学的艺体教育教学中已经做到了“第一”,与此同时,学生在发展特长的过程中,不但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自己在学校的幸福感,还激发了对学习文化课的兴趣。

挖掘教师潜力 师资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要发展,师资是关键,在注重学生的快乐成长、全面发展的同时,双庙镇中心小学也一直致力于提高教师的各方面技能和教育教学水平,切实抓好每一个机会,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组织优秀教师队伍参观、学习、培训。

2018年年初,学校成立名师成长俱乐部,助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职业归属感。俱乐部自成立以来成功举办读书交流、帮扶学困生、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建设等14期活动,一期一计划,一期一主题,效果显著。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而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在俱乐部里,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共同研究、经历成长,从最初不敢上台发言,到如今很自信主动地想要交流分享,在这里我不仅收获了教学观念上的洗礼,也有了理论方面的提高,既积累了知识上的积淀,也有了教学技艺上的增长。”刚入职一年的一名年轻教师说。

在2018年山东省“一师一优”课评选活动中,双庙镇名师成长俱乐部再创佳绩,3位老师获市级一等奖,多名老师获市级三等奖,老师们在丰富了自己的教育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同时,教育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