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教育振兴为使命 均衡发展促公平

教育振兴为使命
均衡发展促公平

□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

近年来,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围绕“一个目标,三大任务,六项重点”的工作思路,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为“兴城强区惠民”的基础性工程,持续增加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着力促进教育公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办好适应 “新需求”的新时代教育。

加大投入,提升现代化办学水平。区党工委、管委会一直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工作中坚持“三个优先”,即城市规划优先考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优先配套教育,财力投入优先倾斜教育。坚持财政每年投入增比30%以上保基础改造、保经费运转。一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力度。2018年,共投入1.3亿元,完成了麒麟中学、十二中、运河生态教育园区风雨操场、陈庄小学教学楼、三里庄小学1号教学楼等大班额项目建设;运河生态教育园区新建教学楼、三里庄小学2号教学楼项目将于年底前竣工。建成后,将增加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增加学位5610个,中小学大班额存量及未来几年增量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投入1000余万元为中小学完善各功能室、购置现代化电教设备、配齐配足经典图书和音体美器材。另一方面强化学前教育扶持力度。完成三年规划中两所幼儿园的建设任务,2018年新建古运新城幼儿园,填补了我区公办幼儿园空白;加快普惠园认定工作,把扩大普惠性资源作为学前教育发展的着力点,实现规划的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目标。规范办园行为,成立教育、公安、消防、食品、卫生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小组,对于办园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的幼儿园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切实做到安全工作“抓常规、抓全程、抓细节、抓督查、抓整改”,实现幼儿园安全工作常态化。

创新图强,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始终把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根本,优化教师队伍资源配置,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是推进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落实校长职级制改革,扩大校长办学自主权,强化考核评价,启动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和绩效激励机制,有效解决了“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二是持续推进运河名师三年行动计划。与北京原点教育合作,强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以及教育科技成果在我区的转化。启动“120培训工程”,对全区遴选出的60名骨干教师和60名骨干班主任开展多方面递进式重点培训;邀请北京专家两次入区对600多名教师进行全员培训,组织330余名干部教师、新聘教师,赴北京、无锡等地进行高级研修。三是抓住根本,着力推进落实立德树人。在全区各学校建立学段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通过打造“文武双全”的教育,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通过构建“教师欣赏学生、学生尊重教师、个体主动发展、同伴真诚合作”的人文课堂,实现了全区教学质量新的提升;通过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强化社团活动校内外联动,让课后服务成为学校育人的第二场所,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党建领航,凝聚教育发展力量。以“党建+”特色品牌建设为载体,领航教育改革发展路径。一方面在教育系统加强党建阵地建设,以创新为动力,以“党建领航+学生发展再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再提升、教师发展再提升、平安校园建设再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再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再提升”为抓手,坚持人文关怀与人性化管理并重,让党建工作有温度;提升道德水准与提高业务水平并重,让党建工作有高度;抓党建与抓教学并重,让党建工作有深度。全面推进中小学“党建+”特色品牌建设,鼓励带动各学校积极探索学校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把党建工作融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坚持正风肃纪,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旗帜鲜明地坚持从严治党,围绕教育中心工作抓长、抓细、抓常。大力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和师德师风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层层签订拒绝有偿补课承诺书,定期开展督查工作,严肃整治以教谋私、从教不廉行为,坚决查处师德失范行为;从制度建设入手深化源头治理。紧紧抓住财务管理、基建工程、物资采购、职称评聘、招生分班、后勤服务、资料征订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

德州市第七中学

以德育人 润物无声

德州市第七中学以主题实践活动为途径,以课程建设为依托,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的重要作用,创新德育途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德育模式。

学校秉承“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着力完善特色德育课程,构建多元一体的德育课程体系,培养才高行洁的“七中人”。教学中,除开设普通课程外,还开发了“动物的语言” “丝绸之路” “旅游与美食” “趣味数学”“等10余种特色课,使课堂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同时,根据全员育人的原则,把德育融入学科教学,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动员全体教师认识到学科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每两周开设一节健康教育课,邀请专家到校为学生作专题讲座,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始终坚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通过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对学生进行道德洗礼和情感升华。定期开展纪念雷锋、清明祭英烈、我为国旗添光彩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以课程、主题教育等形式落实。根据学生青春期特点,对他们进行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法制安全等专题教育,塑造学生心灵。通过开展阳光大课间、每天锻炼一小时等,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以文学、英语、手工、乐器、体育等内容为抓手,成立学生社团23个,学生参与度达100%。

自2014年开始,学校倡导“全员育人、全科育人”的工作理念,制定一岗双责制度,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打造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通过专题讲座、德育研讨会、经验交流、班主任论坛等形式,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校本培训,打造作风过硬的班主任队伍。

德州市第十二中学

知行合一 拓展生命宽度

德州市第十二中学地处城乡接合部,农村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约占40%。每年寒暑假期,学校都会组织任教老师和班主任进行家访。“家访切实加强了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学生们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关注下茁壮成长,创造出了属于农村孩子的精彩。”校长田金良如此评价。

这是十二中以德育人的一个缩影。今年,我市举行的禁毒知识竞赛中,十二中3名学生获初中组二等奖;第五届国学小名士比赛中,学生任新茹从全市65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获优秀传承奖。

农村学生在各大比赛中崭露头角,源于学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每周三是社团活动日,学生打破班级、年级界限,选课走班,自主选择喜欢的艺体课程。目前,学校成立了羲之书法、弈秋围棋、七彩美术、朝阳校园剧、百灵鸟合唱、轻舞飞扬民族舞、智指花实验等10余个社团,近百名学生参加。社团每年暑寒假期免费开放,由专业教师担任辅导工作和服务工作。

坐落于运河之畔,十二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人文景观,学校依据有利地势资源建立了“知行合一课堂”,组织学生搜集运河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和资源,帮他们了解运河历史、名人轶事、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和地方艺术,丰富课程校本资源。

此外,学校定期举行的运河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为传播运河传统文化搭建了学习和交流平台,让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内化于学生之心、外显于学生之行,为学生的人格发育奠定良好基础。

德州市第十五中学

聚焦核心素养 激发学生活力

德州市第十五中学始建于1959年,原属企业办学,2007年更名为德州市第十五中学。2018年,学校以“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为抓手,积极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深入推进小组教学模式改革,推动学校深入、持续发展。

学校一方面发扬优良传统,鼓励教师立足实际、钻研教材。另一方面大胆创新,探寻有学校特色的教育之路。实施“青蓝工程”和结对帮扶的培训机制,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目前,学校已有多名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取得突破,逐步成长为学校骨干和名师。

学校围绕“唤醒学生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尊重学生的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提高,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的目标,通过唤醒、激励、小组整体评价,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他们自主学习能力。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为促进德育教育系统化,学校加大德育课程整合力度,开发了主题班队会、家长学校、中华礼俗文化、社团活动等课程,成为学校德育活动的重要抓手。

烘焙、话剧、世界风土人情、显微世界等社团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少年强则国强”演讲比赛、国学诵读和国学小名士评比等特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在品读经典中传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控烟志愿者、“环卫工人解暑志愿点”等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学会了感恩和服务社会。

学校与家长密切沟通联系,通过组织家长“金课堂”、家长学校等活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德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打造智慧校园 谱写教育新篇

德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是一所具有60年办学历史的省级规范化学校,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力求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现代的科学体系和教育手段、优化的人文环境,打造一所温馨雅致的智慧校园。

为打造优质教学环境,学校进行了标准化改建工程,多功能教室、学科专用教室配套充足;教学楼8个门厅分别体现书香校园、传统文化、科技创新、艺术天地等主题文化元素;走廊里展示着学生作品及校园活动剪影,力求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片花草能育人。

学校本着“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原则,逐步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开发出仪式、节日、综合实践、生命教育、养成教育、感恩、社团、心理健康教育等八大德育课程体系。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10岁生日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环保义工大宣传、志愿者服务队进社区、假日小队、牵手福利院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感受到课外生活的五彩缤纷。

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只有34岁,本着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实施“朝阳品牌工程”,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结对帮扶,把青年教师的年度考核成绩作为师徒结对的重要考核标准。骨干教师引领课、新教师亮相课、过关课以及翻转课堂研究课等活动的开展,涌现出多名教坛新秀。

第二实验小学先后荣获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山东省电化教学示范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青少年科普实验学校、教学示范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德州市首批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教书育人先进集体、信息化教学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德州市石家园街小学

匠心培育新时代接班人

德州市石家园街小学积极落实运河经济开发区教育局“六项工程再提升”的工作部署,以培养“谦谦君子,阳光少年”为目标,努力打造让学生向往的好学校。

学校制定了8个好习惯培养目标,开发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国学育人课程,通过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等让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充分挖掘并有效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社团,每周四下午选课走班,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5月,学校成立少年科学院,下设中华运河文化研究所、机器人研究所、创意制作研究所、3D设计研究所、无人机研究所和航模研究所。下一步,学校将着力开展运河文化研究活动,进一步丰富“家园文化”。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成立“1+1”工作室,利用师带徒的方式,加强梯队建设,培养“有思想、有情怀、有智慧、有专长”的四有教师。每学期组织举行“成长永远在路上”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聘请校外专家听评课,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搭建交流、学习与展示的平台。

学校还为名师、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入格”“立格”“破格”和“无格”的四级平台,分段分层提出塑造个性教学风格的发展要求,成为教师构建其教学风格的必由之路。

在课堂教学中,学校注重挖掘提炼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根据课程属性,归纳每门课程的育人目标、德育范畴,突出课程的育人特点,强调课程的核心素养与德育的有效契合,强化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达到全科育人的目标。

石家园街小学尊重科学规律,勇于改革创新,坚持精细化管理,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德州市铁西南路小学

德育综合改革绽芳华

今年1月,德州市铁西南路小学“谦谦少年”特色礼仪课程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德育案例,这是学校德育综合改革结出的硕果。遵循知行合一和习惯养成规律,学校不断建构完善了包括养成和评价活动机制、礼仪校本教材体系、德育管理体系、班主任成长体系在内的特色礼仪课程体系,打造了礼仪课堂模式、德育实践活动品牌,并沉淀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校园文化内涵以及办学追求,构建了一个严整、有序、科学、立体的德育网络体系。

在德育综合改革中,社团活动正逐步成为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成长的必需课程。学校立足校本,积极挖掘教师队伍潜力,引进社会专业师资,大力开展社团活动。足球、花式篮球、小提琴、集体舞、武术、机器人等社团活动已成特色。学校将社团活动纳入课程建设,进行课程教材开发,加大活动过程的检查和指导。同时,将社团活动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相结合,在课程中普及,在社团中提高,在活动中展示提升,教学不断规范,探索不断深入,内涵不断丰富。

在德育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中,校园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和德育课程、学科课程、实践活动、传统文化不断融合,形成校本化的特色主题活动课程体系: 1月合唱艺术节,3月义卖会,4月春季运动会和综合实践,5月文化艺术体育节,10月秋季运动会和社会大课堂,11月“萌芽杯”足球、篮球联赛,12月冬季健身活动月……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搭建了广阔舞台。

德育综合改革,感受着生命的律动,成就了铁西南路小学全新的教育理念,科学的育人体系,深入人心的教育活动,开辟出一个全新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格局。一张张名片,一个个品牌,诉说着,也坚定着铁西南路小学德育改革的坚实步履。

德州市三里庄小学

教师幸福发展 学生快乐成长

今年,在运河经济开发区春季运动会开幕式上,一支由25个家庭组成的亲子方阵得到广泛赞誉,这是德州市三里庄小学在家校社合作育人方面探索的新模式。

学校开展了少先队主题队会、传统节日等实践活动,学生亲身参与,感悟人生,感恩社会。此外,鼓韵、书法、手风琴、足球、篮球、口风琴、合唱等7个社团,受到广泛欢迎。除了利用微信群、QQ群等方式保持和家长沟通外,学校推行“爱尚作业吧”,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亲子共同完成实践性、探究性、体验性的作业,在增强亲子沟通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校定期开展以“展师德风采、亮教师形象”为主题的师德展示交流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结对帮扶,以学科为单位,以“课前说课—上课—课后自评”为交流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与兄弟校开展校级教研活动,共同分析教材、把握学科知识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积极践行精致教育和“以学定教”高效课堂模式,推行“四课两活动”,即新招教师汇报课、学科渗透德育优秀展示课、青年教师展示课、骨干教师示范课,一帮一师徒结对活动、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活动。建立骨干教师成长档案,将他们的教学论文、研究案例、获奖情况等全部纳入统一管理。

目前,学校共有省级优秀教师1名、市级教学能手3名,3名教师在省级优质课比赛中获奖,近20名教师在市级优质课评比中分获一、二等奖。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培养阳光自信、‘文武双全’的学生,让学校成为区内领先、全市一流、品牌鲜明的现代化小学,是我们的不懈追求。”校长路志军说。

德州市麒麟小学

做品质教育 建品牌学校

从羸弱无名、谷底行走到省标建设、高点起步,从重压不馁、沉肩蓄力到直道跟随、弯道超车,建校两年来,德州市麒麟小学走过了一条艰辛而荣光的成长之路。

麒麟小学成立于2016年,由原五里庄小学和原东八里小学合并而成,确定了“高端办学,幸福办学,和谐办学”的思路,以“成就一名学生,幸福一个家庭”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各项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社团为平台,以特长培养为辅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合格人才。

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经典教育活动,启动经典教育工程,用红色经典励志,国学经典润德,科学经典启智,艺术经典怡情;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将德育与活动融合,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每月一次安全演练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两年来,麒麟小学德育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编写了经典传统文化校内课程读本《新三字经》《我爱经典》等,倡导师生自读、师生同读、亲子共读的间读模式,让师生在书香中认识世界,品味人生,开启智慧。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立足之本。学校确立了“小处着手,大处着眼,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方针,以培养青年教师为重点,以创新课改为目标,以活动引领为抓手,以教科研为导向,规范办学行为,努力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每学期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说课标说教材比赛,组织教师进行微课设计,通过“分类培养、分层评价、分步提高”的方式,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实行“导师制”,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一对一”帮扶,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师德师风。

麒麟小学将继续发扬“积极向上,和谐阳光,匠心育人,追求卓越” 的麒麟精神,以“厚德礼行,博学创新”为核心,把学校办成一所制度规范人、文化引领人的品牌名校。

德州市陈庄小学

科技创新教育为学生成长奠基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六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全国总决赛中,德州市陈庄小学科技社团的学生在无人机空中救援项目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并斩获本次赛事最高奖项——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创新奖,这与学校“办特色学校,建优雅校园,致力于每个孩子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是分不开的。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陈庄小学创办了科技社团,校长李杰自2016年上任以来,先后购买了触控语音地球仪、无皮鼓、机器人赛车、感应起电机等一批器械设备,多次邀请省市专家指导社团师生学习。此外,学校开设校园科技馆,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体验探索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无限快乐,培养他们勤动手、善动脑、乐创造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2017年,科技社团在德州市首届中小学生创客比赛中亮相,获得4个一等奖和最佳团队奖,极大激发了师生们的科技创新意识,为科技社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社团人数的增加,社团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先后成立了无人机、拼装、智能车、机械臂、机器人操作等5个社团,集兴趣培养、课程学习、参赛于一体,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为各项比赛提供支持。此外,学校还增设了编程课,由科技社团骨干教师授课,改善了“机器人教学难以深入课堂,机器人教育明显滞后于机器人比赛”的发展困局。

如今,陈庄小学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科技社团取得累累硕果:第一届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暨全国NOC比赛一等奖,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智能汽车拼装一等奖,省大学生智能技术应用设计大赛VEX环环相扣项目一等奖,DOBOT智能分拣赛一等奖,德州市中小学生创客大赛中多个项目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