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博士”进宁津,助燃发展新引擎

县委书记王刚为引才专家颁发证书




10月20日,第二届“百名博士进宁津”活动在我市宁津县启动,86位专家、学者走进当地15家民营企业、单位,为宁津经济和社会发展把脉会诊。活动中,还有6家科研机构和6家企业、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



活动中,与会专家分成农业产业、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5个产业组,走进宁津县重点企业考察对接,共谋合作发展。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王明森、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运动与健康研究室副主任周旭等6家科研机构和6家企业、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泰山学者特聘专家、青岛理工大学省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孙树峰,主要从事特种加工技术、精密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孙树峰说:“我所研究的专业与这里的产业,有着很强的产学结合潜力,也利于学术上的进一步突破,这是促使我从青岛来到德州参加活动的主因。”



近年来,宁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创新招才引智的方式,不断引进新变量、培植新优势。该县县委书记王刚介绍:“博士实际是象征意义上的符号,它代表的是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高端人才。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正逐渐由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这要求我们不断寻找新的创新引擎,那就是人才的推动力。”


宁津县借助“百位博士进宁津”这一活动载体,形成企业、高校、机构共同参与,开放合作的创新体系,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借助基础性研究分享科研成果,为加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智力和科技支撑。


相关链接:


去年7月14日,当地组织开展了第一届“百名博士进宁津”活动,全国40多家科研院校、机构的106位“博士”来到宁津。目前,去年“百名博士进宁津”活动所签订的总金额1.3亿元9个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山速智能机器人项目成功落地,凯瑞英宁津科技研发创新中心顺利筹建,10位博士被聘请担任宁津智库专家。


改革开放40年,宁津形成了较为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如今拥有商用健身器材生产基地、电梯整梯制造基地这样百亿产值的优势产业集群。

记者 | 彭彦花 本报特约记者|孙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