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黄河涯镇:党建引领共富工坊,擘画共富新“钱”景

黄河涯镇立足区域发展和产业实际,依托“村企共建”优势效应,创新搭建“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共富架构,组织协调村社、企业、百姓结对共建,在全域范围内打造村企合作、各具特色的工坊,推动村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致富,打开村村共富的“总开关”。

党建引领,夯实共建基础。将“共富工坊”纳入党建联建机制,找准“企业有订单需求、农民有增收呼声、村社有闲置资源、产品有市场前景”结合点,引导各联合体内龙头企业在村民“家门口”打造“共富工坊”。前后李村共富工坊与天衢新区雪融蘑菇厂合作,承接瓶盖清洗工作,成功带动周边超过500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4500元。将共富工坊建设作为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为镇域内“共富工坊”编号挂牌,及时梳理工坊经营状况、点位布局、供需清单等,提升规范化运营水平。鑫昂农业共富工坊在夏冬育苗时节梳理用工需求,创造3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低收入群体增收3000元,解决“用工荒”“就业难”问题。目前全镇已建立来料加工式、电商直播式等各类“共富工坊”8个,吸纳农村就业人数600余人,人均年收入增加2.8万元以上。

人才驱动,激发工坊活力。以实施“雁归兴德”工程为契机,开展共富工坊“领头雁”回引活动,聚焦在外务工经商人员、退役军人、待业大学生等群体,在重要节假日开展走访慰问,了解其职业发展意愿及返乡创业的顾虑,介绍创办工坊的优惠条件及发展前景,已吸引3名在外人才回乡创办“共富工坊”。启动共富工坊“致富头雁”培育计划,依托黄河涯镇党校,利用焦庄、奥德曼现场教学基地,邀请党校讲师及企业管理人员对村内党员干部、乡贤、技术人员等开展培训,致力于培养一批有技术、善经营、懂管理的工坊经纪人,负责用工供需对接、车间安全生产、农户结对帮扶等日常管理,最大限度放大带富帮富示范效应。目前,已培育工坊经纪人8名。

精准服务,提升保障水平。实施“一对一”联系服务机制,镇班子成员定期走访,帮助“共富工坊”制定计划、厘清思路,为工坊项目引进、选址建设、用工培训等环节提供便利,在全镇6个管区建设起规模适度、适应村情民情的“共富工坊”。组建“法律顾问团”,由村内“法律明白人”、黄河涯镇法庭工作人员等围绕劳动关系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维护等方面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为工坊顺畅运行提供法律保障,工坊运营至今无一起法律纠纷发生。开设“专技课堂”,发挥联合体内企业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围绕箱包制作、食品包装、瓶盖生产等行业工种,邀请一线专业技术人员为工坊农户提供免费技能培训,推动村企人岗精准适配,目前,已开展技能培训8场,覆盖350余人。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石秀秀 通讯员|孟丹 徐展
审核|王秀青 终审|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