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州市高位谋划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供给,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全力打造“德颐养”养老服务品牌矩阵,托起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德州市以建设区域性“老有暖养”示范城市为目标,连续多年将养老服务工作列入全市民生实事,全力推动养老服务在政策上创新、功能上拓展、品质上提升,高质量打造“德颐养”养老服务品牌矩阵,托起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开展“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原居安养
实施“适老化”改造,以“精准度”提升“舒适度”。出台“十四五”适老化改造实施方案,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直接“点穴”打通问题经络,累计完成适老化改造4100余户。
推行“点单式”管护,以“服务潮”适应“银发潮”。搭建智慧养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经济困难、城乡特困、脱贫家庭、失独家庭”等老年群体,提供上门助餐、助洁、助医等7大类、56项居家养老服务,每人每月免费享受150元服务项目。开通12343养老服务热线,将老人需求信息录入服务平台并即时派单,服务人员通过手机APP接单入户服务,搭建起“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目前,已开展居家养老服务14万次,满意度达99%。
开展“关爱式”探访,以“五心”赢得“民心”。我市以需求为导向,广泛招募志愿者,组建为老志愿服务队伍,动员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今年以来,全市组建为老志愿服务队伍77余支,招募志愿者4070余人,累计开展为老服务时长达15396小时。
创新“普惠制”社区养老模式,推动社区康养
助老食堂开启“幸福味道”。整合链接各种资源,采取新建、依托现有设施配置、企业连锁化运营、中央厨房配送、单位食堂托管点多种方式,为老年群体提供用餐服务,对80周岁以上的特殊困难老年人给予就餐补贴,日均服务老年人5300人次。
互助养老托起“舒心晚年”。建成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9处、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34处、养老服务站90处、农村幸福院340处,形成政府牵头、社会参与、村(居)委负责、老人自愿的互助养老机制。
专业组织擦亮“幸福养老”。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养老”服务业态,谋划“守‘胃’健康”“幸福‘肠’伴”等42个为老慈善项目,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打通社区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健全“多元化”机构养老机制,促进机构怡养
健全“公建民营”机制,夯实兜底保障能力。建成各类养老机构140处、养老床位1.97万张。投资7.6亿元建设集活力养老、护理养老、文化养老为一体的养老示范城,建有长者公寓412套、护理床位2000余张。创新探索“六床联动(养老床位、医疗床位、家庭养老床位、家庭病床、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安宁疗护床位)”服务模式,实现养老、医疗与居家服务无缝对接。
健全“监管促优”机制,强化规范管理定力。对全市养老机构建立“红橙黄绿”风险管控台账,投资300余万元安装安全预警和智慧消防系统。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确保养老机构安全平稳运营。
健全“引凤筑巢”机制,催生旅居养老热力。引进泉城欧乐堡旅游度假区、保利医养健康小镇等大型文旅康养服务项目20多个,吸引外地老年人到德州“候鸟式”“旅居式”养老,打响康养旅游品牌。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莉
审核|王秀青 终审|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