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体检报告中的高频词 | 钙化: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健康体检也日益成为人们了解健康状态、发现疾病线索和健康隐患的手段。可拿到体检报告后,看着上面“结节”“钙化”“囊肿”等专业名词,不少市民因不了解而担忧。近日,记者采访了我市多家医院的相关科室医生,为市民解答体检报告中高频词的含义。

很多人在体检报告上都见过“钙化”这个词,比如肺钙化、甲状腺钙化、动脉钙化等。那么,钙化到底是什么?哪些情况需要重视?

宁津县人民医院影像中心主任医师程洪岗介绍,钙化指的是体内某些组织出现钙质沉积,它不是一种疾病,通常是通过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的一种现象。钙化是否影响健康,要根据其钙化的部位、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综合判断。

动脉钙化可以发生在全身任何血管,通常是老化的自然现象,也有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慢性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导致的。动脉钙化最终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因此如果体检发现了动脉钙化,要积极治疗本身存在的基础疾病,同时适量运动,避免高脂、高盐、高糖饮食。

肺钙化常见原因是肺结核、肺炎的愈合瘢痕,也有可能是尘肺病的表现,此外,肺部肿瘤以及来自其他器官的转移癌也有可能导致钙化。如果是病毒感染导致的肺钙化,感染控制后钙化本身不需要治疗,但需要一年进行一次肺部体检。如果是其他原因导致的肺钙化,则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甲状腺的钙化可能来自于良性结节,也可能来自自体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或甲状腺癌。如果体检发现了甲状腺钙化,可以根据结节的BI-RADS分级应对,1级和2级只要保持常规体检即可;如果达到3级,则需要进一步做甲状腺检查。报告里没有BI-RADS分级信息的,建议到普外科或者甲状腺外科再做一次甲状腺B超。如果甲状腺钙化,同时出现了甲状腺功能异常,应该到内分泌科就诊。

钙化的发生多与疾病相关,钙化本身无法预防,但疾病可以预防。因此,改正之前不良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清淡饮食、戒烟限酒,是降低钙化对健康影响的最好方式。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唐志梅 通讯员|陈伟伟 编辑|邢仁宇
审核|滕璐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