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11点24分,一老年客户来到建行德州分行一支行营业厅,要求取现3万元买拖拉机用。柜员感觉老年人购买拖拉机,且主动告知取现用途,存在疑点。于是,柜员一边不动声色地进入操作页面查询客户明细,一边和这位老年客户拉起了家常。
当话题转到资金来源时,老人开始变得吞吞吐吐。他声称是向在外地工作的女儿借钱,而且是女儿让朋友把钱转过来的。柜员察觉到老人的异样后,继续深入询问,可老人却开始避重就轻,只是一个劲儿地强调要取钱。柜员心中的疑虑愈发强烈,为了进一步核实情况,便以授权的名义呼叫主管前来。
主管到达后,详细了解了情况,然后心生一计,以卡号有误资金未入账为由,提出要和老人的女儿核实资金情况。老人却坚称资金已经入账,极不情愿地打开了一张提供卡号的聊天记录。隔着玻璃柜台,主管一眼就看到聊天记录来自一个名为 “国家乡村振兴交流群”。这一发现让主管更加确定事情不简单。此时,老人情绪突然变得激动起来,甚至以投诉相威胁。主管一边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迅速与网点负责人以及反诈中心取得联系。
仅仅过了五分钟,反诈中心的民警就赶到了现场。警官再次询问老人,老人这才道出实情。原来,他是被别人介绍进了这个所谓的 “扶贫群”。群里有人专门教他如何应对银行员工关于钱的来源和打钱人身份的询问。这明显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诈骗套路。
网点负责人和反诈民警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他们深知这些诈骗分子的险恶用心。他们耐心地为老人讲解反诈知识,详细地描述了犯罪分子是如何利用他的账户进行洗钱行为的。这是一种极其隐蔽的犯罪手段,诈骗分子会以“扶贫款”为诱饵,先将涉诈资金转入受害人账户,美其名曰 “包装流水”,然后引导受害人将资金转至指定账户或者前往银行柜台取现,让受害人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他们洗钱犯罪链条中的一环。
经过长达一个小时的苦口婆心讲解,老人终于如梦初醒。他这才明白,自己差点就因为提供银行卡、帮助取现而沦为犯罪分子的 “工具人”,不仅无法获得所谓的扶贫款,还可能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
近年来,国家的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政策深入人心,这无疑是值得欣慰的好事。但也正因为如此,诈骗分子才盯上了这些政策的热度,将黑手伸向了那些对政策满怀期待的群众。目前,已经有多名人员像这位老人一样,因帮助 “扶贫工程” 项目取现转账而受到公安局的处理。
建行德州分行在此郑重提示广大群众:首先,国家的各类福利政策均有正规的申请渠道和流程,不会通过非官方、私下的方式通知领取。其次,要合法使用自己的银行卡和电话卡,不要因为一时的小利而出租、出借、出售自己的电话卡、银行卡、金融账户等给他人。一旦这些物品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就很可能会被用于违法犯罪活动,自己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犯罪的帮凶。
最后,各类诱惑参与洗钱的套路频频出现,若提供银行卡参与“收款”或“取现”,成为洗钱环节中的一环,可能涉嫌犯罪,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打击!如不幸被骗,一定要保留好聊天记录、交易记录、对方联系方式等证据,并立刻拨打110报警。希望大家都能提高警惕,不要让诈骗分子有机可乘。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纪冬雪 雷垚 编辑|赵鑫玲
审核|杨光艳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