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岳庄村,只见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房前屋后花草树木郁郁葱葱,邻里之间友爱和善,村民生活幸福喜乐。“目前我们村的村集体经济达20万元,周边交通便利,村民们居住得很幸福。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是群众富裕、生活宽裕、环境优美的一个中心村。”岳庄村党支部书记付金宝自豪地介绍。
岳庄村位于天衢新区赵虎镇东部,东临岳庄空城遗址,村子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早在明初永乐年间,第一代岳庄村人就陆续来到这片土地,并在此繁衍定居。”谈起村子的历史,付金宝徐徐道来。明朝末年,德州遭遇战乱,人口凋敝,姓岳的一家从山西大槐树迁居而来,并在此定居建村,名为“岳庄村”,后来,岳庄村与东边的松抱槐村两村合并,由于岳姓人数多,便继续取名为“岳庄村”。村中现有岳、付、汪、闫4个姓氏,常住居民460多人。
说起岳庄村的历史,不得不提坐落于村东头的岳庄空城遗址。一路东行,就能看到一座碑刻矗立在村东首,上面镌刻着“岳庄空城遗址”字样。抬头远眺,满眼是绵延无尽的黄褐色田野,古城残留的轮廓清晰可辨,一座座凸起的小山丘像是在诉说着历史的更迭与岁月的沧桑,山头蒿草丛生,藤蔓缠绕。
“当年的城墙就是沿着这座丘陵的山脊修筑的,岭头还有残存的古城遗迹。”付金宝指着远处一溜东西向屏立拱起的山丘介绍说。岭头的封土堆呈长方形隆起,上面丛生着一簇簇枯黄的斑茅,当年城墙的碎砖石块依稀可见。
遗址面积约70万平方米,据村民描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土墙高2至3米、宽10余米。《德州志》有载,遗址为隋代绛陵县故城,宋元时期,该县迁至现德州城区一带,目前该区域仍可见断断续续的土围墙。
今年76岁的村民岳书丁告诉记者,以前岳庄隶属河北,明朝东阁大学士范景文在《北吴歌小引》中记载了吴桥的八处景观,他写道:“我吴固有八胜,曰月潭、曰秋冢、曰照台、曰晨阁、曰黄河、曰烟柳、曰春城、曰甘泉,今已或湮或圯或剥落阑珊矣。”此文中“春城”就是指岳庄空城遗址。
岳庄空城遗址于2011年4月被列为德州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6月成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老一辈都说空城内风水好,以空城为界,空城内打的水是甜的,土也是肥沃的,只要出了空城,水质就没有那么甜了。”岳书丁说道。空城内的千亩良田滋养着村里世世代代的人,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只要在马路上远远地见到那一条土城墙就知道回到家了。
岳庄村的村民世代以种地为主,虽然生活不算富裕,但保持着勤劳朴实的传统美德。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岳庄村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活。村子新增5处机井助力农户灌溉,改造道路方便村民出行,建休闲广场、水、电、排污等一系列惠民改造使村庄环境焕然一新。如今,岳庄村实现了水泥道路户户通,垃圾日产日清,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除了完善基础设施,岳庄村还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岳庄空城遗址作为村庄的重要历史见证,被村民自发保护。他们深知这座遗址的重要性,因此“挖土不挖城墙顶,耕地不耕城墙根”,共同维护着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空城遗址。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 | 路龙帅 见习记者 孙芷琪 通讯员 | 王丽
审核 | 王贺 终审 | 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