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享北京医疗!首都儿科研究所德州儿童医学中心专家成功实施首例儿童食管扩张手术

3月18日,在首都儿科研究所专家与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医护团队的紧密协作下,通过内镜下直视球囊扩张手术,为饱受食管狭窄折磨的9岁患儿减轻伤痛。

作为首都儿科研究所德州儿童医学中心成立后的首例此类手术,本例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在儿外科疾病诊疗水平提升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让德州及周边地区的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首都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误食除锈剂
9 岁儿童食道被 “烧” 狭窄

两个月前,一场意外打破了王女士(化名)一家的平静。王女士9岁的女儿佳佳(化名)在家中误服了装在矿泉水瓶里的除锈剂。喝下一口后,尽管尝出异味的佳佳很快吐了出来,但孩子嘴巴瞬间出现异样,出血、口水带血丝,心急如焚的王女士立刻将其送往当地县医院治疗。

然而,当地医院医疗条件有限,无法处理后续食管灼伤问题,建议将佳佳转往上级医院。王女士立即带孩子前往济南,由于佳佳的食管被灼伤,形成瘢痕逐渐狭窄,从最初还能勉强吞咽口水,到后来连正常流食都无法下咽,只能依靠鼻饲胃管维持营养摄入。医院为佳佳进行了一次食管扩张手术,然而效果并不理想。

随后,王女士带着佳佳前往首都儿科研究所就诊。经检查,其食管狭窄情况严峻,直径仅约6毫米,而正常孩子的食管直径一般在15毫米左右。“孩子现在的情况还是有机会保留自身食管,可以采用内镜下直视球囊扩张手术进行治疗。”首都儿科研究所专家、主任医师冯翠竹评估后为王女士讲解,该手术是利用导丝将球囊扩张器送至食管狭窄处,通过外界压力泵向球囊注入压力,使其膨胀撑开狭窄部位。这种手术创伤小,能最大程度保留食管功能,还可根据恢复情况多次进行,安全性高、精准度强。

在门诊沟通中,冯翠竹得知王女士一家来自德州,为方便佳佳后续就医及住院问题,冯翠竹建议王女士可前往德州市妇幼保健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德州儿童医学中心)接受后续治疗。

“家门口”看上北京专家
多学科携手破难题 

王女士带佳佳到达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后,医院迅速响应。鉴于此前未接诊过此类患儿,医务科立即组织儿外科、消化内镜中心、儿内科、麻醉科、重症监护室等进行多学科会诊,经过综合评估、讨论,制定出一套涵盖术前、术中、术后整个围手术期的周密预案。

术前,医院为患儿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手术当日,一切准备就绪。冯翠竹及医院儿外科医护团队紧密协作,先将导丝小心翼翼地送入患儿食管,为球囊扩张器“开路”。接着,球囊扩张器沿着导丝缓缓到达狭窄部位。冯翠竹通过压力泵,从直径6毫米的球囊开始扩张,根据食管实际情况逐步增加压力。每调整一次压力,医生们都全神贯注观察食管变化,确保在安全范围内进行扩张,避免出现穿孔等风险。根据狭窄程度和狭窄段长度,经过精准操作,最终将球囊扩张至8毫米。整个手术用时约20分钟顺利完成。目前,佳佳已拔掉胃管,开始尝试半流质食,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手术的成功,让王女士悬着的心终于落下。谈及这段经历,她眼中含泪,满是感慨:“这两个月太难熬了,本来以为要经常带孩子去北京看病,没想到北京专家冯教授来德州坐诊了,让我省心多了。”

17日入院,18日上午手术,下午佳佳就可经口进食半流质,看到佳佳的精神状态好了许多,王女士难掩激动,“在咱德州就能让北京的专家给孩子看病,太方便了!东院区环境宽敞明亮,冯教授医术高超,对孩子十分热心。真的特别感谢冯教授和市妇幼的医护人员!”

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为患儿减轻伤痛,也为德州当地医疗团队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将持续深化与北京专家的合作,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更多患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温馨提示:为预防此类悲剧再次发生,家长应将各类化学用品妥善存储在儿童无法触及的高处或带锁的柜子中,确保儿童接触不到。同时,切勿将化学用品装入饮料瓶、食品容器等,以免儿童误认,避免类似的意外发生。若不幸发生儿童误食化学物品的情况,家长务必保持冷静,第一时间前往专业医院就医。


冯翠竹 儿外科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腔镜治疗新生儿及小儿外科的相关疾病,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食管畸形的相关表现及手术方法改良。熟练掌握先天性食管闭锁、复发性气管食管瘘、获得性气管食管瘘(化学烧伤、异物等)、食管憩室、食管囊肿、食管裂孔疝、胃食管反流、膈疝、十二指肠梗阻、幽门梗阻、肠闭锁、肛门闭锁、胆总管囊肿、先天性巨结肠、胆道闭锁、胸腹腔肿物等小儿外科及新生儿外科疾病的诊治。

担任北京医学会早产儿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分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发表核心期刊及SCI共十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一项。

坐诊时间:

周一上午、下午(专家门诊)

坐诊地点:

德州市妇幼保健院东院区2号楼二楼外科门诊2诊室

联系电话:18562158297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孙亚楠 编辑|陈锟
审核|李艺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