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听懂简单指令吗,比如把东西拿过来,会向家长展示物品或者用手指物吗?”3月31日,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与心理卫生科主任曾祥平与家长沟通时提出了这些问题。“孤独症发病率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通过一些症状,是可以在早期筛查出来的。”曾祥平说。
2024年10月,我市试行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项目工作方案,建立初筛、复筛、转介、诊断评估、干预康复、随访服务工作机制,做到应筛尽筛、应治尽治。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与心理卫生科协助市卫健部门,承担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人员培训、业务指导、技术推广、健康宣教和数据管理等工作。
“去年我们对天衢新区各个街道、乡镇0至6岁的儿童进行筛查,并通过孕妇学校、家长课堂等多种形式,引导家长带孩子主动接受筛查、诊断和干预服务。”曾祥平表示,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最大程度让孩子回归社会。
孤独症早期识别的主要有5种行为标记:不(少)看,与父母视觉交流异常;不(少)应,对叫名反应不敏感,共同注意差;不(少)指,缺乏恰当的躯体动作;不(少)语,多数儿童出现语言发育延迟;不当,孩子行为不当、言语不当或感觉不当。“发现这些异常要及时带孩子就诊。”
“目前孤独症的诊断主要依靠专科医生的临床观察,结合病史以及心理行为量表等评估结果来明确诊断。我们医院儿童康复科联合耳鼻喉科、眼科等科室,将于4月2日举办义诊活动,为有需求的家庭提供帮助。”曾祥平介绍,孤独症可以通过个性化训练改善核心症状,提升自理能力、社交技能及智力发展,减轻功能障碍,以及语言训练、行为矫正等康复治疗辅助药物,帮助患儿适应社会生活。
相关链接
4月2日是第18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今年的主题为“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促进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
孤独症是一组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狭隘兴趣、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同时还会伴有发育指标延迟、语言及言语障碍、智力障碍、运动能力障碍等多重问题,严重者可能无法生活自理、无法融入社会。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邢仁宇 通讯员|季冬 编辑|张丽娜
审核|刘春杨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