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旅游市场逐渐回暖。一列列满载中老年游客的银发专列,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我市许多旅行社开启“忙碌模式”,迎接“银发族”错峰旅游的高峰。随着中老年人出行持续升温,我市银发旅游市场呈现哪些特点?行业应如何进行产品创新和服务优化?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银发族”活跃旅游市场
3月27日,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旅行社,发现生意红火,前来咨询出游线路的大多是中老年人。
今年64岁的市民崔兰英陪着弟媳孟春娟到德州市中青旅行社咨询港澳游的相关事宜。自从退休后,旅游就成了崔兰英的一大爱好,4月1日她又将踏上去江西婺源、景德镇的旅途。“家人十分支持我出门旅行,我有好几个旅行‘搭子’,都是以前的同事,退了休一起玩。每年不出去玩两趟,就觉得少点啥。”崔兰英说。孟春娟想在清明节之后,和丈夫来一场港澳行。相比于自由行,他们更喜欢旅行社的传统操作,把行程、酒店、用车等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全程还有专业导游提供讲解。
康辉旅行社德州营业部相关负责人杜萌萌告诉记者,每年的3月至6月、9月至11月是中老年人的出游高峰期,以短途游居多,价格不超过500元,部分中老年人甚至一个月出游两三次。有的钟爱出境游,东南亚国家是他们的主要目的地。“我们今天已经发了两个团,每个团大约四五十人,清明节后发团量还会增加。”采访当天,杜萌萌介绍。
银发游产品日趋多样
面对不断扩大的银发旅游市场,我市旅行社推出大量旅游产品,出行方式主要分为大巴车团和夕阳红专列。大巴车团主要针对近郊游线路,不但有到周边各景区的赏景专线,还有去胖东来等热门商超的购物专线。夕阳红专列侧重长线游,目的地遍布西藏、新疆、粤港澳等地区,均价3000元左右,最长出行时间达18天。有些旅行社针对“银发团”,除了配备常规导游外,还有一名生活管家,提供跟团生活及保健服务。
“不少模特队、广场舞团等老年团体,会利用外出演出、比赛等机会在当地游玩,我们根据要求为他们提供更加私人化的旅游线路和服务。”北京跨越国际旅行社德州分公司负责人高建介绍,老年人会根据兴趣、身体状况等因素,提出缩短旅途时间、提高住宿标准、提供特色餐食等要求,以更好地体验当地风土人情。
“除了以游览为主的旅行团,我们还尝试开发了银发研学线路,在游览过程中加入摄影、剪辑课程,或者开设地理、历史知识课堂等,让游客边玩边学,市场反馈也比较好。”杜萌萌说。
记者发现,旅行社对游客设置了年龄上限,年龄超过80岁,他们便无法为其提供服务,如果想参团,必须有亲友陪同。
旅游服务适老化水平有待提升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中老年消费群体不断扩大,“银发族”已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客源。
为了保障中老年群体的游玩安全与便捷,我市多处重点景区发力无障碍设施建设及适老化改造,对老年人推出门票优惠政策。同时在休闲康养上不断下功夫,面向中老年群体推出养生、疗愈类的产品。夏津德百温泉度假村设置了古桑养生区,包含具有康养功能的十几个泡池,整个度假村内还有古色古香的德影城,让游客可泡可逛,体验丰富。
消费需求在哪里,市场就在哪里。市委党校教授杨明文认为,想要做好银发旅游,安全、体验和服务这三个方面的考量要更为细致周到。例如,产品设计应贴合银发群体偏好,放慢行程节奏。安全保障方面,要选择安全舒适的交通工具,随团配备医护人员。服务细节同样不容忽视,除了照顾游客起居、饮食,也要强化社交互动,可以在旅途中组织晚会、文化沙龙等,增进中老年人间的交流。同时,还应用好科技力量,利用智能设备、VR、AI等现代技术,开发智能旅游助手,为中老年游客提供更加便捷、智能化的旅游体验。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 | 马乐 编辑 | 芦瑞瑞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