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公益基金,实施服务项目412个,17余万人受益 | 平原: “新风”聚力 众筹解众愁

3月30日上午10点,在平原县桃园街道饮马店村的“口袋公园”,石磙、磨盘错落有致,与绿树繁花相映成趣。老人围坐闲谈,孩童嬉戏追逐,惬意地享受着这大好春光。

“去年10月,村民向村党支部反映了改善居住环境的需求。我们迅速研究,实施了‘口袋公园’新风公益基金服务项目,乡亲们踊跃捐款捐物,40天公园就建成了。”村党支部书记杨洪平自豪地说。

完善基层治理过程中,平原县创新设立新风公益基金,以众筹解众愁。经过4年多的持续发展,新风公益基金已覆盖了全县12个社区、424个村庄,总额超过3000万元,17余万名群众从中受益。

党建引领

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

“大爷大妈,开饭了!”3月30日中午12点,腰站镇郭培口村暖心食堂里欢声笑语,村党支部书记王笃春一边麻利地把热气腾腾的饺子摆上餐桌,一边亮开嗓门吆喝,“都是现包的啊,大家趁热吃!”

安顿好老人,王笃春介绍,暖心食堂是2023年10月村党支部依托新风公益基金创办的。每逢周末和重大节日,食堂就会免费为老人们供餐,不仅缓解了24名独居老人的用餐难题,更成为凝聚民心的情感纽带。

平原县新风公益基金的故事始于 2021 年。当时为探索促进乡风文明、推动乡村善治的新路径,该县率先在王庙镇后杠子李村开展试点,创立了新风公益基金,吸引社会各界反哺家乡、奉献爱心,引导群众“树新风、做好人、办好事”。全村200余名村民参与,募集资金11.6万元,用于敬老、助学、表彰先进等公益民生事业。2022年,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平原县新风公益基金如星星之火,迅速在12个镇街全面铺开。

平原县充分整合社会力量,县慈善总会、县志愿服务联合会等组织纷纷响应,在基金募集与项目实施中发挥积极作用。强化党组织引领作用,构建起“党组织牵头、群众性自治组织主导、社会力量多元参与”的格局。

阳光运行

三级联动护航资金安全

随着基金规模日益壮大,如何让基金充分发挥效能成为关键问题。

“新风公益基金的使用必须做到合法合规,确保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平原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李海峰表示。

为此,平原县精心构建新风公益基金管理体系,通过三级联动机制,保障基金依法依规、可持续运行。县级层面,由县慈善总会负责监管,详细制定基金在筹集、管理、使用、核算等环节的规范标准,明确基金的公益性质;镇街层面,成立新风公益互助会,开设基金账户,按项目或村(社区)单独设置科目,实现独立运行、单独核算;村级层面,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负责新风公益服务项目的基金募集、运营决策、日常管理等工作。

平原县创新上线“平原新风公益”微信小程序,对基金募集及使用实行“三审一推”,首先由乡镇收集村(社区)拟募集及使用资金的事项,完成村、镇两级审核。随后由县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县民政局等部门对事项进行可行性研讨并审核。审核通过后在小程序推广发布,实时监测每一笔资金流向,待事项完成后出具结项报告书。同时每季度通过公开栏、阳光报告会等渠道,向群众公开基金使用明细,让基金募集、使用全程可追溯。

项目赋能

急难愁盼变幸福清单

“请小朋友们拿起手中的笔,我们一起来学习握笔姿势。”3月22日上午9点,龙门街道莲花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第五期新风公益课堂开课了,志愿者安玉静为26名儿童讲解并示范硬笔书法的握笔技巧。

新风公益课堂是莲花池社区为解决双职工家庭、留守儿童看护难推出的公益服务项目,招募校内老师及课外教育辅导机构提供免费学业辅导,并开设书法、美术、演讲等兴趣课程。今年以来,该社区已实施了5个新风公益基金项目。

2024年起,平原县将新风公益基金的影响力向基层治理领域拓展,实施党组织领办新风公益基金服务项目,设定为民服务类、助困救急类、新风文明类等七大场景25种服务项目,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实施“我为老人理发” 等项目让全县3.7万名70岁以上老人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福利,“喜事新办、白事简办” 等项目弘扬了文明新风,“我为家乡亮盏灯” 等项目助力家园旧貌换新颜,共富工坊等项目为群众家门口提供了就业机会……目前全县累计投入基金1560万元,实施服务项目412个,建成暖心食堂135家、共富工坊76家。凭借基层治理方面的突出成效,平原县去年被确定为中社部观察联系点,今年被确定为全省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 

“每个服务项目都是基层党组织对群众的‘微承诺’。我们以新风公益基金为纽带,密切了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构筑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下一步将持续优化新风公益基金使用路径,全力打造党建引领基层善治的县域样板。” 平原县委书记王玉东信心满怀。

记者手记:

“微公益”撬动基层治理大变革

从“口袋公园”的欢声笑语到暖心食堂的烟火气,从墨香弥漫的新风课堂到欣欣向荣的共富工坊,平原县以公益基金为支点,撬动起基层治理的深层变革。当1560万元公益基金化作412个民生项目,当424个村庄的 “微治理”化作17余万名群众的幸福笑容,这场始于2021年的 “微公益”,通过党建引领、群众参与、阳光运作的创新模式,悄然重塑着基层治理生态,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深刻内涵——当基层治理真正做到“发动和依靠群众”,就能激发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唐晓颖 通讯员|辛凯 王丁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