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0日上午9时,54岁的建筑工人王先生被紧急送医,持续7小时的剧烈胸痛已让他的工装服被冷汗浸透。经首诊医院评估后紧急转至德州哈特瑞姆心血管病医院,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战役就此打响。
接诊的哈特瑞姆心血管病医院急诊科主任李冠青迅速判断病情“左主干急性闭塞,等于心脏的‘总水阀’被堵住了,这类患者死亡率高达70%-95%,抢救必须争分夺秒。”
12时10分,医院急危重症中心紧急启动绿色通道。冠脉造影检查显示,王先生的左主干血管完全堵死,情况十分危急。心内科主任王天红带领团队,在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实施精准介入手术。导丝通过闭塞段的那一刻,手术室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就像在悬崖上搭桥,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参与抢救的护士长回忆道。经过60分钟的紧张手术,血管终于打通,心脏恢复供血。
术后王先生被送入ICU接受严密监护。由于心脏长时间缺血,心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医护团队24小时守在病床前,时刻监护着患者的每一项数据,随时根据数据作出精准的药物调整。
病情稳定后,王先生转入普通病房休养。“医生不仅救了我的命,更重塑了我对生命的认知。”王先生感慨道,他告诉医生,过去总觉得自己身体结实,小毛病能扛就扛,现在才明白,有些信号不能忽视。如今,他定期参加心脏康复训练,在病友群里分享自己的经历,提醒大家注意心脏健康。“以前总以为胸闷是累的,现在才知道,那是心脏在‘报警’。”
“王先生的经历,也是哈特瑞姆心血管病医院推行的‘急救—治疗—康复’一站式全周期管理模式的一个缩影。”心内一区主任胡福莉表示,“这个病例给我们三重启示,一是普及胸痛识别的紧迫性,二是区域医疗协作网的重要性,三是‘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现实价值。当每个环节都体现医疗质量和医疗品质,生命的奇迹就会不断发生。”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贺佳贝 编辑|付雅杰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