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乐陵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着力点,全面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今年以来,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共受理案件563件,调解成功率达99.1%,按时办结率100%;解决群众求助371起,调解成功率、按时办结率分别同比上升6.15%、1.3 %。
三维整合提治效
通过物理空间重构、制度流程再造、人力资源优化,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场所融合构建治理枢纽。采取“改造提升+选址新建”双轨模式,打造8个乡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示范点,实体融合乡级矛调中心、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热线办、纪委监委、行政执法力量下沉等部门,目前4处“改造提升类”中心已投入使用,1处“选址新建类”中心已实现入驻,其他3处正在试运行阶段,预计5月底正式运行。
机制创新形成闭环体系。依托省级“乡镇履职事项清单试点”优势,厘清镇街基本履职事项和配合履职事项清单,制定《关于推进乡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纪委+信访+热线+矛调”常态化联动工作的实施意见》《乡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六项运行机制》,构建“建议—整改—督导—运用”全周期闭环机制,推动“纪委+信访+热线+矛调”常态化联动。
队伍整合激发协同效能。建立“乡镇副书记统筹+部门协同”架构,矛调中心、派出所、法庭、行政执法互相配合、合力攻坚,乡级综治中心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今年以来,乡镇级综治中心共受理纠纷诉求事项439件,调解成功417件,其中与派出所联合化解矛盾纠纷70件,与执法下沉力量联合解决群众诉求32件。
三阶递进强闭环
创新标准化受理、多元化调解、全流程监督三阶段,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高效处置。
前端集成受理提质效。设立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整合线上线下五大诉求渠道(自主排查、群众申报、来访接待、部门转办、上级交办),建立“统一受理—智能分流—归口办理”标准化流程。办事等待时间由数小时压缩至几十分钟内,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中端多元调解强协同。简单纠纷即时转乡镇部门直办;权责交叉事项指定牵头部门联办;重大疑难案件启动联席会议会商;跨区域事项市级统筹;涉法涉诉案件依规导入司法程序。今年以来,8个试点乡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累计化解82件复杂案件,化解率达98%。
后端闭环监管保实效。严格落实“首接首办”责任制,建立追踪整改的处置“闭环”。对超期未结、重复投诉事项启动退回重办程序。纪委监委实施“嵌入式”监督,参与案件调解,审查流程合规性,避免矛盾“二次激化”。今年以来,已推动解决土地流转不规范问题6个。
三诀防控打造源头防控新体系
健全立体化民情收集、智能化风险预警、精准化研判机制,形成“预防在前、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治理新模式。
民情收集突出“实”字诀。创新“线上+线下”立体化民意收集机制,先后发布社会治安情况调查问卷2次,召开物业公开听证会6次;选配基层治安防控治保主任142名、治保委员450名,打造“村民推荐、就地调处”的“和事佬”团队,成功化解邻里纠纷、土地争议等矛盾23起,实现“小事不出村、调解在门口”。
风险防控突出“早”字诀。充分发挥网格员及群防群治力量,持续深入开展社会稳定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持集中排查和动态排查相结合,逐一列出清单、建立台账、及时更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建立风险隐患清单销号制度和已整改问题跟踪问效制度,严防复发、反弹。目前,已排查各类风险隐患114件。
研判处置突出“准”字诀。综治中心对公安、网信、热线、信访、消防等重点部门当日情报信息汇总研判,及时识别苗头性、倾向性社会矛盾和治安风险,提出意见建议,推进源头系统治理。今年以来,共编发分析研判报告14期,工作情况周通报52期,制发风险提示函23期。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来源|乐陵市委政法委 编辑|许欢
审核|李智群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