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县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齐为民”社会治理品牌为引领,聚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信息化赋能,今年一季度全县矛盾纠纷化解率98.7%,刑事立案同比下降30.4%,矛盾风险化解能力和社会治安防控水平不断提升。
精耕细作小网格 服务群众“零”距离
齐河县把网格服务管理作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围绕网格减负增效,重新对城乡网格、网格员进行优化调整。今年以来,精简优化网格员234名、动态调整网格员153名,45岁以下占比提高至73%,网格员队伍更加年轻化、专业化、规范化。
为提升网格服务能力水平,齐河县持续完善网格员入职培训、专题培训、日常业务培训等全周期教育培训机制,创新开办“网格实训基地”,采取“集中培训+重点指导”方式开展培训6100余场次。厘清网格员职责清单,落实“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今年以来,网格员上报事件4279件,为群众办实事3107件。
矛盾纠纷“码”上办,源头化解不上交
利用“解纷码”为群众提供一个公正、便捷、高效的矛盾反映渠道,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近日,家住阳光社区的张先生将困扰其数日的邻里纠纷上传到“山东解纷码”,晏北街道综治中心接到张先生的诉求后,第一时间安排调解员上门调解,一起邻里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为在源头化解矛盾,发挥多元主体力量,齐河县打造集调解、诉讼、信访、行政复议和公共法律于一体的实体平台。县综治中心设立综合受理、信访接待等10个窗口,配备群众接待室、品牌调解室、领导接访室、分析研判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13个部门常驻、9个部门轮驻,打造“受理、分流、调解、回访”闭环处置流程,实现多元共治,切实提升交办事项办理质效。
群防群治齐发力 治安防控再升级
齐河县在校园安防领域探索建立执法力量驻防、校园力量互防、政府力量联防、社会力量协防“四联”工作机制,以群防群治力量护航校园安全。目前,167处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安排“护学岗”,校园周边增设高清视频监控,校园一键报警系统全部接入公安系统,实时监测人流车流动态,对拥堵、事故等异常情况快速响应。
“警力有限、民力无边”,齐河县以群防群治工作为切入点,全覆盖建立治保组织1080个,配备治保主任及治保员3238名,由点集线、由线汇面,全面提升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水平。积极整合、科学配置各类群防群治力量,加强民警、治保员、网格员、巡防队、保安、物业、志愿者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做好日常治安巡逻、诈骗预警劝阻、重点区域安全守望等工作,织密人民安全防线。深入推进治安整体防控提升工程,在大型商场、夜市、医院、学校等重点部位,扎实推动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建设,积极探索“靠前警务”,充分打造“平安前哨点”,依托群防群治队伍力量,积极开展治安巡逻、安全防范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等各项工作。
科技赋能添动力 社会治理提效能
齐河县全力打造社会综合治理平台,整合利用各领域信息数据,打造社会治理的数字底座,通过数据贯通驱动业务流程重塑,打通社会治理“数据壁垒”,实现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数据融合共享。
以平台建设为抓手,通过整合网格化管理、城市管理、交通运行、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领域的关键数据和指标,强化数据碰撞和关联比对,对各类风险隐患类型、特点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全域统计和分析研判,全面透析社会运行状态,动态研判处置社会风险隐患,实现“一屏统揽、一键调度、一体联动、一网共治”。
“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硬件建设是基础,运行机制是关键。我们将围绕‘五有’目标,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确保人民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齐河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洋表示。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来源|齐河县委政法委 编辑|许欢
审核|李智群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