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过敏高发,齐鲁医院德州医院专家提醒→

春季鸟语花香,本应是踏青游玩的好时节,但春季过敏却接踵而至,鼻炎、哮喘、眼痒、皮肤瘙痒等各种过敏问题令人苦恼。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徐晶表示,春季过敏难以完全根治,可通过科学防护、规范用药及长期管理等方式控制症状。

过敏

过敏,一场免疫系统的“误会”,是人体免疫系统对一些通常无害的物质(过敏原)产生的过度免疫反应。很多市民将反复过敏的原因归结于“免疫力差”,但这种说法并不准确,过敏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环境因素、遗传体质、不科学的生活方式等。

过敏原

“过敏原可以分为常年过敏原和季节性过敏原。其中季节性过敏原,顾名思义跟季节有关,春季春暖花开,过敏原以花粉、杨柳絮为主。”徐晶说,过敏症状多种多样,与如何接触到过敏原有关。

以花粉为例,如果花粉吸入鼻腔,则会引起过敏性鼻炎,从而出现鼻痒、打喷嚏等症状;吸入支气管,会引起咳嗽、气喘;接触皮肤,会导致皮肤瘙痒、皮疹;沾到眼结膜,会导致眼红、眼痒,引起结膜炎。

预防措施

“春季作为过敏的高发季节,以过敏性鼻炎、哮喘最为常见。”徐晶告诉记者,有过敏史的患者在当前季节可通过加强防护和服用药物等方式进行预防。

对花粉、杨柳絮过敏的市民应尽量减少外出,或选择清晨、傍晚两个花粉量和杨柳絮较少的时段出行。外出时应佩戴口罩,做好防护。开车出行时尽量避免开窗,通风模式可以选择内循环。外出回家后应及时对面部、鼻腔等进行清洁,并更换外衣,把吸附在衣服和身体表面的过敏原去除。

徐晶提醒,季节性花粉过敏的患者,可在过敏季节到来前1至2周开始使用抗过敏药物。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抗过敏药物有三代,第一代抗过敏药物包括氯苯那敏、本海拉明、赛庚啶等,镇静作用比较强,止痒的效果较好,但服用后易出现嗜睡等不良反应;第二代抗过敏药物包括盐酸西替利嗪、依巴斯汀、咪唑斯汀等,主要作用于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不良反应较第一代有所减弱;第三代抗过敏药物包括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等,兼具前两代的优点,且副作用更小。

“抗过敏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抱有‘久病成良医’的心态自行用药。”徐晶表示,如果过敏症状严重,出现休克、呼吸困难、胸闷等情况,应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就诊。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李梦娇 编辑|张丽娜
审核|刘春杨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