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县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新实践:锚定“五有”目标,聚焦“五化”规范

夏津县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工作部署,以实现“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五有”为目标,全力推进县乡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

聚焦“五个规范化”建设两级综治阵地

县级综治中心依托县市民中心,按照“场所设置规范化、部门入驻规范化、运行机制规范化、督办落实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规范化”的“五个规范化”标准,将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平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大厅、妇女儿童维权服务中心等承担矛盾纠纷化解任务的平台融合共建,18个县直部门、10个行专调解组织、10名“金牌调解专家”等调解力量入驻,组成“大调解超市”。整合12345市民热线、网格化、矛盾调解等职能成立六个工作组,构建工作领导、分类办理、协同联动、督办落实等四项机制,聚合机构资源,联动联处联办。

乡级综治中心依托安全发展综治办公室、党群服务中心等,将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等群众诉求接待功能整合,引导村级调解力量“上浮”和乡级力量“下沉”。在“慧鄃解”品牌体系下,打造乡级子品牌14个,比如:郑保屯镇“郑和美”、渡口驿乡“和驿站”、北城街道“和安北城”等品牌亮点。10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随驻乡级中心,进一步壮大了调解力量,充分发挥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化解和风险隐患处置的阵地作用。

打造“三位一体”综合治理服务体系

夏津县综治中心致力于打造和完善便民服务“一次办好”、矛盾纠纷“只跑一处”、指挥调度“一网统管”,线上线下全周期服务的“三位一体”社会治理服务新体系,实现“为民办事(便民服务)和为民解事(矛盾调解)”服务一体化。

 “一次办好”便民利。依托县乡两级党群(便民)中心建设综治中心,各级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下沉164项便民服务事项,就近就地方便群众。同时提供网格员代办绿色通道,网格员配合网格长协调解决网格内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全力推进“一次办好”。

“只跑一处”惠民心。在全县14个乡镇(街道)、18个社区、470个行政村,均成立矛调中心及品牌调解室,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的“疙瘩”解决在群众“家门口”。同时,县、乡、社区、村可以通过线上会商,云端互动,实现调解资源相互共享,全县调解资源一盘棋。“四级一贯”的调解体系,让群众解决问题“只跑一处”。

“一网统管”强赋能。成立城乡“一网统管”指挥中心,打造“二级平台、五级应用”。中心每天把12345热线、矛盾纠纷、舆情、警情等和“一网统管”场景线上线下的受理数据统筹融合,利用数字化赋能支撑,对诉求问题全面分析、研判,同时,通过多平台的系统性融合,数据归集共享、业务协同,动态监测全县的社会治理风险情况,发布预警信息,相关部门快速反应,应急处置。

创建“四中心一专班”闭环管理机制

创新整合12345热线服务中心、“民生勤务”指挥中心、舆情监测分析研判中心、最小应急处置单元指挥调度中心等入驻县综治中心,在此基础之上,制定风险隐患研判处置闭环管理机制并成立工作专班。专班人员由政法委、公安局、网信办、信访局、综治中心等分管负责同志组成,专班成员单位每天梳理本单位领域线索,将12345热线、舆情、信访、矛盾纠纷、110、119警情、120急救等统一纳入研判,专班第一时间召集相关责任单位,进行研判、分析、调度、督办、化解。经研判短时间不能化解的,由责任单位明确责任人员常态化稳控、定期调度,直至化解。截至目前,已制发《工作专刊》126期,研判处置风险隐患102起,下发《风险提示函》115件,均及时办理处置。

创新“指挥长”统筹调度工作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12345市民热线、矛盾纠纷及各类“吹哨”事件的办理质效,夏津县创新实施“指挥长”制,每个工作日上午,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轮流到县综治中心现场调度解决群众诉求。当日指挥长对轮值期间12345市民热线等各类事件负总责,对职责交叉、权限不清、单凭某一部门无法处理的群众诉求,赋予指挥长综合指挥调度县委、县政府各组成部门、各乡镇(街道)的权力,提级办理疑难复杂的群众诉求,问题解决率、一次办好率、满意率等明显攀升。同时,该机制自实施以来,更加注重共性问题规律研究,旨在通过办理一个诉求推动解决一类问题,通过办理一个案例带动一片治理,定期预判季节性、周期性问题,因地制宜、分层分类推动问题有效解决。截至目前,共有182人次县领导担任指挥长,共处理解决疑难复杂群众诉求417类(个)。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来源|夏津县委政法委 编辑|许欢

审核|李智群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