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县检察院强化府检联动 破解台球厅涉未治理难题

“台球厅里小年轻彻夜打球的现在少多了,孩子进台球厅也有人管了。”之前拨打12345热线反映问题的李女士在电话回访中说:“我对治理结果很满意,总算不用再担心孩子逃课去打台球了。”

去年以来,夏津县检察院在办案中发现,未成年人沉迷打台球、甚至逃课打台球、通宵打台球的情况明显增多,而由此引发的涉未案件也开始多发。2024年该院办理的涉未刑事案件中,近60%的涉案未成年人经常出入台球厅,其中,25名未成年人有通宵在台球厅活动的行为。

针对这一情况,该院开展深入调查发现,台球厅的服务对象多以未成年人为主,未成年人可以24小时无限制进入台球厅,而且还有自助台球厅,任何人扫码均可进入。同时,部分台球厅存在无证经营、消防通道堵塞、纵容未成年人吸烟饮酒等现象。而据该县12345市民热线统计,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先后有14名家长投诉台球厅无限制接待未成年人、深夜噪音严重等问题。

“台球厅作为半开放娱乐场所,常吸引社会闲散人员聚集,易形成不良社交圈。未成年人心理发育不成熟,易受群体影响,在‘哥们义气’驱动下参与打架斗殴等行为。这类场所的开放性为未成年人接触社会不良群体提供了机会,加速了犯罪行为的滋生,不少长期聚集在台球厅的未成年人存在吸烟酗酒、粗话连篇等不良行为,甚至夜不归宿,进而厌学、不服管教、打架斗殴,逐步演变成违法犯罪,我们办理的多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与台球经营场所存在关联。”夏津县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主任王世霞说。

承办检察官经进一步调研发现,台球是法律允许的体育项目,台球经营场所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娱乐场所,不能完全适用《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进行监管。目前,我国尚无关于台球经营场所性质和监管的较为明确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没有明确规定禁止未成年人进入台球经营场所。但未成年人无限制进入台球厅特别是逃课、通宵打台球,肯定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学习,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我们也注意到部分未成年人因沉溺台球活动出现逃学、夜不归宿等现象,甚至形成不良社交圈,但苦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及有效的监管手段。另一方面,台球运动本身属于合法文体活动,很难简单采取‘一刀切’禁令。”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说。

为了破解这一治理难题,夏津县检察院遵循“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关于推进台球经营场所监管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调研报告》,引起县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明确监管部门,并在全县部署开展台球行业规范经营专项整治活动。根据县委研究意见,及时向监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建立未成年人限入机制,引导未成年人合理有序地参与台球运动,在上课以及本应休息的时间,台球厅应禁止接待未成年人。

“检察院提出的限入机制比较合理,我们据此研究制定了台球经营场所‘八严禁’,组织全县63家台球经营者签署了承诺书,组织开展为期50天的专项整治行动。”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夏津县台球经营场所“八禁止”》。

该县检察院积极参与专项行动,向台球经营场所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未成年人限入机制、“八严禁”等内容40余场次。

据介绍,此次专项整治活动对全县63家台球经营场所进行了全覆盖式督导检查,发现无限制接待未成年人、容留未成年人吸烟、消防设施不健全等问题29个,已全部整改到位。目前,该县所有台球经营场所均在显著位置张贴“八严禁”海报和限制未成年人入内的提示,网络员不定期对辖区台球厅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督导整改,行业面貌焕然一新。


为进一步巩固专项整治行动效果,该县还建立起全县台球营业场所信息数据库,实现动态化管理,通过异常数据对比、身份核验绑定、数据部门共享等手段,将传统“被动响应式监管”升级为“全链条风险防控”。设立举报电话,鼓励群众举报经营者的违规违法行为,对整治过程中发现的典型案例通过媒体公开曝光,对整改成效显著的场所进行正面宣传,树立行业标杆。

夏津县检察院充分发挥“府检联动”机制作用,结合县域实际及动态数据采集分析,推动建立县委县政府统筹,县体育中心牵头,公安、应急、文旅等部门参与的台球经营治理联动机制,将台球厅经营监管纳入社会治理网格化和最小应急单元工作内容,形成专项整改检查和日常巡查相结合的监管机制,引导全社会关注、参与防范未成年人沉溺打台球的情况。

夏津县检察院检察长齐立东表示,我们将持续跟进监督,强化行政监管与司法监督的有机衔接,通过司法保护推进行业治理,推动建立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联盟,通过定期巡查、电子监控联网等方式巩固治理成果,为青少年营造清朗成长空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谷雪 李珊珊 高忠祥 编辑|许欢
审核|李智群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