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创新水生态开发 探索效益河湖建设新路径

5月21日,平原县王杲铺镇小王庄桥畔锣鼓喧天,由村民自发组织的“网红桥秧歌汇演”在此火热举行。前来参演的村民中,既有81岁高龄的老人,也有七八岁的儿童,周边村民争相围观的热闹场景,正是我市推进效益河湖建设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三通六带”现代水网规划,将水利功能提升与生态经济开发有机结合。通过市县协同、部门联动机制,沿水网系统构建路网、林网、生态网,打造出多个效益河湖示范工程,有效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2024年12月4日,小王庄桥建成通车,小王庄村抓住机遇,在周边搞起“网红桥庙会”“网红桥秧歌文艺汇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前来拍照打卡的市民络绎不绝。山东水网“一轴四横”德州市域连通西线引调水项目建设管理处工程科科长张志鹏介绍,小王庄桥以“祥云映日”为主题进行设计建设,结合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风格,自建成通车以来,在满足水利功能的前提下,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交通条件,还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群众都亲切地叫它“网红桥”。

自小王庄村出发,沿着马颊河堤顶路向北约7.5公里,李家桥闸畔的“绮梦花海”项目展现着生态治理的丰硕成果。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该项目地处黄河涯镇李家桥村东南,在马颊河干流上占据重要位置,项目范围为马颊河东西两侧约1.2公里,面积约8万平方米,花海中的植物品种有春天开花的鸢尾、马蔺,夏季开花的金鸡菊、大花萱草、千屈菜,秋季观赏性极强的粉黛乱子草,还有长花期的月季等,花海中穿插着游览步道,让市民可以尽享“移步换景”的生态之美。

为激活“河畔经济”,持续释放生态治理红利,我市创新实施“四统一”管护模式:通过统一征地、规划、招商、管理,在马颊河沿岸探索种植景观效果好、经济附加值高的糯高梁、菊花、油菜花、金银花、草药等。以平原县腰站镇锅培口村为例,该村依托马颊河的优质水资源,发展出康乃馨种植园等特色农业,实行“订单种植+采摘旅游”新模式,每年可销售400多万枝鲜花。目前,平原县已完成5000亩河滩地转型,引进28家开发企业,打造了辛桥滨河公园为核心的30公里景观长廊。这种“以水为媒”的发展模式,既保障了河道行洪安全,又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赢。

“我们将结合建设现代水网,以黄河运河贯通廊道为重点,统筹推进产业廊道建设、五小园建设、五维提升建设“三项行动”,着力将境内干流打造成‘滩地花团锦簇、岸坡林木成行、堤顶道路畅通、近水产业繁荣’的滨水发展带。”德州市水利局河长制工作办公室副科级干部杨璐瑶表示。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编辑|董天力  通讯员|张增光
审核|王贺  终审|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