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妇幼保健院:个性化治疗拯救产后耻骨剧痛患者

分娩本是迎接新生命的喜悦时刻,但对于28岁的叶女士来说,顺产结束后的自己却陷入了难以言说的困境:剧烈的耻骨疼痛让她寸步难行,连简单的下床都成了奢望。“原以为分娩是最后一道关卡,没想到还要遭这个罪。”4月初,在北京辗转多家医院就医无果的叶女士,慕名来到德州市妇幼保健院产后保健科就诊,将最后一丝希望寄托于此。

就诊时,叶女士已经度过了产褥期。此时的她虽然能在家人的搀扶下缓慢移动,但疼痛感并未减轻多少,从电梯口到诊室内的短短十几步路就已经耗尽了她大半体力。“生产完的第二天,我就觉得耻骨这块儿非常疼,比阵痛还要剧烈!”叶女士说,自己曾尝试着挪动身体,但哪怕只是轻微的动作,耻骨处传来的阵阵剧痛都让她汗如雨下,“耻骨疼、腿也使不上劲,我以为自己瘫痪了,心里特别慌。”

由于家住北京,在来到德州市妇幼保健院之前,叶女士已经在当地多家医院问诊,但得到的反馈都不理想。“说是‘耻骨联合分离’导致,也没什么好的解决方案。”眼看日子一天天过去,自己的症状毫无缓解,叶女士满心无助与焦急。

3月底,从德州老家前去探亲的表妹得知情况后,向她推荐了市妇幼保健院产后保健科。

专业手法+物理治疗
一个疗程让她重焕活力

“别担心,这种情况我们处理过很多,只要积极配合治疗,能慢慢好起来的。”接诊后,产后保健科康复治疗师张桂萍进行了专业讲解,从疾病根源到症状表现,从精准评估到个性化方案制定,每一个环节都阐述得清晰明了,让叶女士对接下来的治疗充满信心。

根据X线显示,叶女士的种种症状是因为骨盆旋移、骶椎倾斜、耻骨联合分离,且上下错位等问题造成。针对这一情况,张桂萍结合专业的评估工具与丰富的临床经验,制定出兼具精准性与全面性的个性化诊疗方案,力求从根源上改善问题。

过程中,张桂萍运用轻柔而精准的手法,为叶女士采用“松解·强化”的双效策略:先对内收肌进行筋膜松解以减轻异常牵拉,再通过手法刺激与针对性训练增强臀中肌、梨状肌肌力,重建骨盆稳定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后期,我们还对产妇进行了骨盆矫正,帮助耻骨联合复位和固定,同时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张桂萍的专业治疗和悉心照护下,叶女士逐渐摆脱了病痛折磨,仅仅一个疗程,她的耻骨疼痛大幅减轻,正常走路也毫无问题。

“没想到这么快!之前来医院时,我连台阶都迈不上去,现在很轻松,再也不用家里人帮我做一些事情了。”如今,叶女士重新恢复了活力,“是产后保健科医护人员的专业和关爱让我能重新站起来!我心里特别感谢。”

产后耻骨分离切勿恐慌
尽快治疗是恢复关键

“在孕期,女性体内会分泌松弛素,帮助骨盆关节及韧带松弛,为分娩做准备。而在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又会进一步撑开耻骨联合,导致耻骨联合处的软骨发生损伤,如果再出现胎儿过大、产程过长或分娩时用力不当、姿势不正确等因素,就会进一步造成骨盆附近的肌肉收缩平衡失调,从而发生分离。”张桂萍强调,如果耻骨分离的距离过大,尤其还伴有错位的情况,就会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难以负重,上下阶梯困难及无法弯腰、翻身。

针对这一情况,长期卧床并非最佳选择,且很可能会因此出现骨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疼痛、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甚至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张桂萍建议,耻骨联合分离的最佳治疗时间是从产后第三天开始介入,越早开始治疗,恢复的速度就越快,同时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另外,即便治疗后症状消退,产妇也要避免过度劳累负重及剧烈运动,日常生活中要减少下蹲、站立、行走时间长等情况,降低对耻骨联合的压迫。“分娩后可以使用骨盆带稳定骨盆,像凯格尔运动、腹式呼吸等盆底肌肉康复训练也有助于增强盆底肌和核心肌群力量,促进耻骨联合恢复。”张桂萍提醒,一旦出现耻骨联合分离,产妇切勿恐慌,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以免错过最佳的康复时机。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来源|德州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马雨生
审核|刘春杨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