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在天衢新区康博大道与天衢路交叉路口,市政管理工作人员在对破损路灯进行更换。“智能管理平台提示路灯有线路故障,我们立即安排人员前来,10分钟就完成了故障路灯维修。”市城管局市政设施服务中心路灯科负责人陆培峰介绍。过去,路灯管理全靠人力巡查,如今,借助路灯智能化管理云平台,德州市区主要路段的路灯运行情况已实现了全方位实时监测。
效率提升的背后,是我市城管系统对“六不六要”城市管理标准的严格落实。今年以来,市城管局以“为民城管、马路城管、温情城管、全民城管”为工作理念,按照城市治理系统化、科学化部署要求,聚力“六不六要”管理标准,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再升级。
“六不六要”主要内容包括:垃圾杂物不乱倒、限时外摆不乱套、停车有序不乱放、公园绿地不设障、街头巷尾不昏暗、小微改造不能慢;市容市貌要亮艳、文明执法要规范、花草树木要好看、公园商业要实现、夜景灯光要璀璨、市民诉求要快办。
目前,由市政设施服务中心管理的路灯有65965盏,分布在市区82条主次干道。点多、线长、面广,如何做到有效管理?我市建立“网格化+数智化”的管理模式,通过提升“智慧路灯”平台功能,实现对单灯的快速精准管控。
“我们对将军大道实施了单灯控制改造,全长750米,共计安装18基路灯单灯控制设备,可以实现人机对话、主动报警、开关可控、功率可调四项功能。”陆培峰介绍,以前路灯控制主要依靠配电箱内统一开关,现在单灯控制与LED路灯相结合,工作人员通过手机上的软件,就能实现亮度可控。“像人多、车多的道路,可以适当调亮一些,方便驾驶员观察路况,减少交通事故。”陆培峰说。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市民对市容秩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提振消费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面对“好秩序”与“烟火气”的双重诉求,如何找到最优解?“六不六要”标准中提出,要采取柔性执法,前置服务,更要分类施策,探索商户管理新模式。
6月16日,在天衢新区付庄社区附近,市城管局天衢分局执法队对沿街餐饮店开展例行检查。工作中,他们发现一家营业中的餐饮店关闭了油烟净化系统。“这家店经营没多久,属于初犯,根据‘首违不罚’原则,我们给予商家一次警示告知,立行整改。”执法队员赵文强说,一周后“回头看”,若再有违反,会酌情采取处罚措施。
在天衢新区天钰街,沿街门市前一条黄线格外显眼。“这是前不久施划的‘1米经营线’,商户可在法定节假日规范外摆商品。”市城管局天衢分局执法三大队大队长张万文说,结合沿街商户实际经营需求及市民多样化消费习惯,他们选择在天钰街和赵辛路进行试点,主要针对经营水果、生活用品等自愿有外摆需求的门店。待条件成熟后,将在辖区普及。
这一做法赢得众多商户点赞。“店里水果种类多,一些搞促销的水果需要放在显眼位置吸引市民。多出的这1米,增加了售卖机会。”一家经营水果的商户说。
随着“六不六要”精细管理标准的深入实施,德州城市面貌悄然发生改变。划定停车区域、增设停车设施,缓解停车难问题;新建城市绿道,配套健身器材,一系列小微改造工程提升城市品质;拆围透绿,绿地共享,推动城园融合,提升了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如今,漫步市区,街道平整宽阔,两侧树木修剪有型,给炎炎夏日带来清凉;舒适的公园中,花开正艳、绿草如茵,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宁静的夜晚里,路灯与月光相映成趣,温暖了城市的每个角落。在这座用匠心雕琢的城市中,人民群众生活更加舒心惬意、更有归属感。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刘勇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