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2024年度“山东省技术能手”名单,山东省地矿局第二水文队职工段晓飞获“山东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山东省技术能手”是经省政府批准、面向全省技能人才设立的高规格荣誉,旨在以评选表彰为引领,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尊重劳动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激发技能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段晓飞同志在2024年举办的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全省地质职工(地热新能源)职业技能竞赛中,从全省20余家企事业单位60余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这份荣誉既是鼓励,更是鞭策,我将继续在技能创新创造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为地质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段晓飞表示。
第二水文队将以此次荣誉为契机,加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加快推动地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段晓飞个人事迹
段晓飞,一名90后工程师,2014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同年在山东省地矿局第二水文队参加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和钻研精神,多次在单位技术空白领域实现突破,为单位推进科技创新作出了积极贡献。
前排中间为段晓飞
主动担当作为。段晓飞同志在地下水数值模拟领域主动钻研,在没有外部指导的情况下,独立掌握了相关技术,先后完成了《鲁北地面沉降数值模拟研究》《德州城区深层地下水压采方案效果研究》等项目,改变了单位过去依赖外部合作的局面。这些成果不仅填补了单位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也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了重要参考。在“双碳”战略背景下,2024年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委托编制《山东省中深层地热能利用碳普惠方法学》。面对这一全新领域,他主动承担重任,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快速学习能力,仅用一个半月时间就高质量完成了相关编制任务,为全省地热碳减排核算提供了科学依据。不仅如此,他还深入研究碳市场机制,并在单位内部开展技术培训,帮助团队提升在碳中和领域的技术储备。
勇于探索提升。段晓飞同志创新意识突出,善于运用前沿技术为地质工作赋能。他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地质领域的应用,熟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程序开发,高效完成复杂地质计算、数据分析和专业制图等工作,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与精度。在某人民医院地下车库降水方案编制项目中,他创新性地利用AI技术开发《基坑降水计算系统》,通过智能算法快速完成水文参数计算、降水井优化布局等复杂运算,将传统人工计算耗时缩短80%,不仅显著提升了方案的科学性,更为项目争取了宝贵时间,展现了技术创新对地质工作的实际价值。他利用文献管理软件通过RSS订阅与邮件订阅的方式,订阅了水文地质、地热地质等地质领域相关中文与外文期刊,每周都会抽出时间认真阅读文献,记录重要观点和信息,并进行整理。这不仅让他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还帮助拓展视野、深化理解,提升学术素养。通过阅读、记录和整理,他在撰写报告和论文时更加得心应手。
业绩成果突出。在山东省首个政府主导的中深层地热能“取热不取水高效井下换热”示范项目中,段晓飞同志作为技术骨干,负责数值模拟研究与优化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关键支撑。项目入选全省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工程项目,省委主要领导同志亲临项目现场调研指导。此外,他还参与建成了省内首个“中深层地热能取热不取水技术推广与科普示范基地”,进一步推动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参加工作10多年来,他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 3篇、中文核心2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获得省市科技奖8项,参与编写地方标准2部,团体标准2部。
从野外的风吹日晒到室内的报告编制,从技术难题的攻克到创新成果的转化,段晓飞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地质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他传承老一辈地质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更以开拓创新的姿态,为地质事业注入新活力,成为行业内的标杆与榜样,激励着更多年轻地质人在追梦路上奋勇前行。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石秀秀 通讯员|张晓燕
审核|王秀青 终审|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