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红更需好心情!中医疗法守护银发族心理健康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2025年老年健康宣传周以“银龄健康,从心启航”为主题,呼吁全社会关注老年心理健康。就此,记者采访了德州市中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李倩。

李倩分享了这样一个病案,家住德城区的张大爷今年65岁,退休后最初几年还常和老友在公园下棋、喝茶,享受悠闲时光。可最近一年多,儿女发现他变了——早上起得越来越晚,胃口也差了很多,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偶尔还会念叨“活着真没意思”。子女们最初以为只是年龄大了的正常现象,直到来院后确诊为“老年抑郁症”,子女们才恍然大悟。

为什么阅历丰富的老年人心理还会这么脆弱?李倩解释,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视觉、听觉等感官的衰退,慢性病缠身,日常活动能力下降,常让老年人产生深深的无力感;另一方面,退休后失去工作带来的价值感与社会联系,社交圈子的萎缩,亲友、伴侣离世带来的“丧失”体验,以及对衰老与死亡的深层焦虑,都在不断侵蚀着老年人的内心。

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李倩介绍了多种中医特色疗法。针灸通过刺激百会、神门、内关等穴位,能调节气血运行,有效缓解焦虑与失眠;耳穴压豆则通过按压心、神门等耳部反射区,温和调节神经系统。他特别提到,中医香疗利用艾叶、檀香等天然药材的芳香之气,对舒缓紧张情绪效果显著。“这些疗法无需依赖药物,安全且副作用小,特别适合体质较弱的老年人。”

饮食与运动同样是中医养心的重要环节。李倩建议,老年人可遵循“药食同源”理念,将莲子、百合、桂圆等养心安神的食材制成百合莲子粥、桂圆红枣茶;情绪低落时,饮用玫瑰花茶也能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在运动方面,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强调“以意导气,以气动形”,通过缓慢柔和的动作与呼吸配合,使心气舒畅,帮助放松身心。

“中医强调‘未病先防’。”李倩提醒,老年人可通过培养兴趣爱好、保持社交活动等方式主动调节情绪。若出现持续的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等问题,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寻求专业治疗。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见习记者|张丽娜 通讯员|王琰 编辑|张丽娜
审核|滕璐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