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男孩误吞八角险酿大祸!医生提醒:食管异物风险需警惕

近日,宁津县人民医院成功救治一名误吞八角的14岁患者。该男孩就餐时突发吞咽疼痛,经食道造影检查确诊为食管异物卡顿。耳鼻咽喉科主任孙延良团队在全麻下实施"食管镜异物取出术",成功取出八角,及时化解危机。目前男孩已康复出院。

此次事件并非个例,食管异物风险不容忽视。宁津县人民医院医生整理出易致食管异物的 “高危食物清单”,其中带刺鱼类如鲫鱼、鲤鱼,尖锐骨渣像鸡骨、鱼骨,枣核、果核以及黏性食物汤圆、年糕、果冻等均在列。整颗坚果如花生、杏仁,幼儿尤其要谨慎食用。值得注意的是,儿童和老人因咀嚼功能较弱,成为食管异物的高发人群。

据临床统计显示,食管异物病例中约20%会引发严重并发症。尖锐异物可能划破食管黏膜导致出血、溃疡,局部感染若不及时控制,可能发展为纵隔炎、脓肿,更为严重的一旦异物刺穿食管壁,损伤主动脉或心脏,将导致大出血,危及生命。

为避免此类事件发生,医生给出4个关键预防措施:
1、进食时要专注,避免说笑、跑动,儿童切勿边玩边吃;
2、对食物进行加工预处理,鱼类彻底去刺,肉类剔除碎骨,枣类去核,幼儿食用的坚果需碾碎,同时避免让老人直接食用粘性过大食物;
3、假牙佩戴者要定期检查假牙牢固性,睡眠时取下;
4、教导儿童养成充分咀嚼、不囫囵吞食的进食习惯。

若不幸误吞异物,正确做法是立即停止进食,减少吞咽动作,保持冷静不催吐,并迅速前往医院耳鼻喉科或急诊科。而通过吞饭团、馒头试图将异物咽下,喝醋“软化”异物,以及拖延就医等行为都属于致命误区,24小时内是救治黄金期,及时就医才是唯一有效解决方案。

食管异物看似偶然,实则与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提高风险意识,做好食物预处理,掌握急救原则,才能最大限度避免悲剧发生。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陈伟伟 编辑|张洁
审核|刘春杨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