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凭经验”到“看得见” | 德州疼痛诊疗迈入精准可视化时代

“谢谢肖主任!折磨我儿子5年的头痛,真是一针下去就轻松了!”6月10日,德州17岁少年李华(化名)的妈妈难掩激动。齐鲁医院德州医院疼痛诊疗中心主任肖建民带领团队用一种能“看见”身体里面的新技术,精准找到李华脖子里的问题点,一针下去,直达病灶。

这项被患者推崇的新技术,是肖建民团队专门针对慢性疼痛病开展的可视化精准诊断与治疗技术。肖建民告诉记者,该技术以“可视、精准、微创、安全”为核心,借助超声、CT等设备,让医生得以直面“病根”,是对传统“靠触摸诊断、凭经验‘盲穿’”模式的重大突破。

疼痛,尤其是慢性疼痛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慢性疼痛疾病患者超3.4亿,且每年新增1000万至2000万。肖建民表示,当前多数医院对慢性疼痛的治疗仍依赖药物、针灸、推拿等传统方式。而齐鲁医院德州医院疼痛诊疗中心正在悄然转变这一现状。

“疼痛根源往往深藏不露,像捉迷藏。”肖建民解释道,可视化技术如同照亮病灶的“无影灯”,让医生在屏幕上实时追踪针尖轨迹,清晰“看见”病变组织,确保治疗“指哪打哪”。这不仅大幅降低误伤血管神经的风险,显著提升疗效,更能最大限度保护周围健康组织,减少并发症。这标志着疼痛治疗实现了从传统“看病”到“看见疾病”,再到“看着治愈疾病”的颠覆性转变。

信任源于疗效。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而来,福建的邹女士就是其中之一。6月25日,她第三次专程乘高铁前来复诊。“腰腿疼得整夜难眠,辗转多家知名医院,针灸、吃药都只能短暂缓解。”在病友推荐下,她来到这里,“效果立竿见影,疼痛消失了,这次来巩固疗效。”

“吃药不管用,手术没必要”——这是无数慢性疼痛患者的无奈困境。肖建民团队的门诊总是有患者排队等待,“一上午忙得都顾不上喝水”是常态。但看着疼痛精准诊疗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他倍感欣慰。如今,该中心诊疗范围已全面覆盖骨关节、软组织疼痛病,脊柱源性疼痛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病,晚期癌痛,非疼痛性疾病等多个领域。

疼痛诊疗中心的崛起,是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学科建设的生动缩影。作为医院重点打造的8大诊疗中心之一,在肖建民带领下,团队精研技术、梯队培养人才、积极推广创新成果,影响力日益扩大。肖建民本人获得国家卫健委能建中心项目组讲师、山东省优秀医师、山东省优秀科主任、德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称号。主编撰写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实用疼痛病学》《新编实用麻醉手册》《新编实用疼痛手册》三部著作,主持完成五项省级科研项目,参与制定2024版《超声引导技术用于疼痛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我们在人才培养、科研及新技术开展上全力支持学科带头人,”医院科研与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吕涛表示,“肖主任团队正将可视化精准诊疗技术推向全国,惠及更多患者。”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陈锟 张双双 通讯员|王庆祥 高洁
编辑|陈锟
审核|滕璐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