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数字城管:让城市“智”理有方

德州市城市管理局数字化城市服务中心聚焦做好“六不六要”市容市貌精细管理提升行动,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办事原则,以“四提一降”为目标,持续深化“以三化促三化”工作措施,用制度创新推动为民解忧,截至上半年市民投诉案件量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0.13%,满意率相比同期提升4.1%,问题解决率提升0.51%。

聚焦市民诉求,“置顶”采集。结合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数据分析,中心提早预判,主动规划,对春季飞絮、夏季防汛、秋季落叶、冬季冰冻、中高考周边环境等问题列出“节点性”清单,依时间节点开展专项巡查采集。进入夏季以来,中心对症施策,抓民生关切,开展夏季环境提升专项整治行动,针对占道经营、垃圾腐败滋生蚊蝇等问题,建立“一类问题一套采集方案”专项工作机制,与处置部门高效联动,全力为市民打造优美整洁、交通顺畅的城市环境。中高考期间,中心采集员上报考点周边占道经营、噪声污染、暴露垃圾等问题106件均得到妥善处理,以实际行动为中高考保驾护航。

巡查与整改并行,主动解决。中心拓宽单一巡查采集工作职责,对于城市零散垃圾、非法张贴的小广告、乱停放的非机动车等简易问题自行处理、主动解决,月平均自行处置案件100余件,一方面快速消除城市管理小顽疾,另一方面减轻处置部门压力,持续提升市民满意度。将树木倒伏、立杆倾倒、线缆下垂、道路积水、路面塌陷等问题列为“绿色通道”案件,形成“微民生”清单,重点采集,用“数字城管速度”为市民出行竖起安全屏障,让城市安全治理更接地气。

创新“5+1”工作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在日常受理工作中,中心结合市民诉求,将案件分为复杂疑难案件、安全紧急案件、无确权案件、到期案件、未注明是否解决案件等5大类别,针对各类情况,建立健全“5+1”工作机制,即多边形沟通机制、紧急派遣机制、实施“代整治”、点对点提醒机制、反向提升机制和不定期座谈交流机制,多向发力分类施策,全面助力承办部门快速解决市民诉求。为实现案件精准派遣,中心强化受理派遣人员业务技能,熟练掌握承办单位权责清单,做到能精准匹配群众诉求,快速无误实现案件“随来随派”为承办单位争取最大的处置时限。



“双维度”源头发力,降低投诉量。中心立足服务前置,关口前移,“双维度”从源头降低投诉量,即一方面深度更新平台知识库提升接线人员解答准确率,抓源头降低投诉量;另一方面开创“未诉先办”工作模式,对周期性、常规性诉求,早介入、早研判、将问题解决于投诉之前,上述两项措施双向并进,齐发力,有效降低市民投诉量。

下一步,中心将继续紧盯群众关切,用更快的速度、更暖的服务,守护好城市的每一处“细胞”,力促“六不六要”市容市貌精细管理提升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市容环境面貌整体提升。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石秀秀 通讯员|魏晓蕊 黄兆树 王一淇
审核|王秀青 终审|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