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湖泊是地球的血脉、生命的源泉、文明的摇篮。把江河湖泊打造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是国家“江河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以来,德州市城市管理局锦绣川景区管理办公室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把幸福河湖建设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有机结合,积极践行“六不六要”市容市貌精细管理要求,持续提升河湖安全保障水平、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清洁美丽,让“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可观可触可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提升幸福河湖管护和治理效能。深入推进城市管理集中攻坚工作,依托“网格全覆盖、管理精细化、服务全方位”常态化治理手段,采取“洗+扫+冲+刷”的作业模式实施深度保洁,持续开展绿地清掏专项行动、堤坡沿线卫生“焕新行动”、公共基础设施清理修复等,积极打造路见本色、物见其颜的“最美绿道”环境。同时,以“剪、药、喷、洒、扫”多种方法防控杨柳飞絮,落实“水、火、电”等安全事故全员防范机制,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构筑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固防线。通过开展河湖综合治理、严格河湖空间管控、完善河湖防洪设施、恢复河湖生态空间、优化河湖岸线开发利用等常态化规范化措施,推动河湖生态环境由“一时美”向“一直美”转变。
努力打造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持续做好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工作,积极探索“绿地共享+”模式,将原本单一的绿化带融入露营帐篷、美食餐饮、音乐表演等丰富业态,并通过植入桥体彩绘、增加便民设施、规划临时停车场、开展“无痕”引导等措施,将绿地由装扮城市容貌的“点缀”,转变为激发城市活力的“平台”。按照生态效益优先,景观效果并重的原则,因地制宜调整植物群落结构,抽稀过密苗木,做好“疏林透景”,持续打造多彩“花海”,在边角之地、道路节点等处种植观赏性植物,以“微更新”焕发城市园林“新生机”,以“微景观”提升人民群众“微幸福”。综合考虑河道、水流、植物、动物等河湖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河湖生态系统进行修复重构,通过投放万尾鱼苗、清理千亩水域岸线等生态措施,打造人与自然融合的复合系统。
推动建立联防联控的社会共治格局。坚持党建高质量与业务高质效相融,不断深化“党建+”模式,先后与致公党德州市委会、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心、漳卫南运河德州河务局、广川街道祥和社区等单位开展共建“致公林”,以及“世界水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宣传活动,着力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为民服务等方面展现新担当、谱写新作为,引导群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不断发挥“河湖长+”作用,完善河湖日常巡查管护体系,加强与河长办、漳卫南、水利、应急、公安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联合会商,做好常态化巡查、险情处置和应急救援等,多次开展消防安全、水上救援应急演练,不断健全部门联合执法、跨界河湖共保联治、涉河湖重大问题调查处置等工作机制,坚决依法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完善长效运行管护机制,为幸福河湖建设提供充足保障。
持续推进幸福河湖建设,需要共同守护与努力。德州市城市管理局锦绣川景区管理办公室把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作为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重要抓手,努力营造全社会爱河护河的浓厚氛围,凝聚幸福河湖共治共管共享合力。
★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石秀秀 通讯员|武勇
审核|王秀青 终审|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