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姻登记政策简直太人性化了,不用再为了领证折腾回老家,实实在在地为我们这些在异地打拼的人考虑。”
7月11日下午,刚刚在德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服务大厅办完结婚手续的万淑萍,激动地对记者说。
今年5月10日,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正式施行,根据新条例,婚姻登记实行“全国通办”,不再局限于户籍地婚姻登记机关;居民只需出示本人居民身份证,就可结婚登记,不再需要户口本或户籍证明。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一政策改革具有重大的历史性意义,为广大民众带来极大便利。据相关部门统计,2个月来全市共办理婚姻登记10974对,其中“全国通办”524对,占登记总量的4.8%。
在此之前,婚姻登记必须在一方户籍地办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人户分离”现象普遍,这种限制给很多人造成困扰。在高铁德州东站上班的景县姑娘万淑萍和在德州经商的故城小伙赵仲凯就是其中的典型。两人相恋多年,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却一直没空办理婚姻登记手续。万淑萍工作繁忙,请假不易,赵仲凯也因经营紧张无法脱身。若按旧《婚姻登记条例》,他们需要回到男方或女方户籍地办理结婚登记,来回奔波不仅耗费大量时间,还会产生交通、住宿等费用。
如今,新的婚姻登记办法实施,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全国通办’减去了当事人的麻烦,但对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审核责任要求,是对我们的又一次考验。由于我们在主城区,所以来我们这里办业务的比较多。原来每天业务量二三十对,现在每天登记量增加了一倍。”德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服务大厅主任杨涛说,“为了方便市民,我们还在运河古街增设了婚姻登记巡回点。自5月20日以来,坚持每周二办理婚姻登记业务。”
“新政策的实施,也是信息共享同政务服务的深度融合。婚姻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国联网核查,为婚姻登记制度的变革提供了信息保障,提高了婚姻登记服务水平,让婚姻登记更加规范、高效。”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路伟介绍。
市民政局局长卢明鹏表示,此次婚姻登记“全国通办”,迈出了婚姻登记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具有划时代意义。一方面,满足了民众对高效、便捷公共服务的需求,节省时间和经济成本;另一方面,顺应了人口流动频繁的社会现状,为构建婚育友好型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宋延涛 编辑|许欢
审核|宋延涛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