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庆幸德州有这么好的医院,有这样一些敬业、有责任心、技术精湛的大夫……”6月22日,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收到患者李桂琴(化名)的感谢信。这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不仅是对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医护团队的谢意,更是齐鲁医院德州医院与齐鲁医院合作共建结出硕果的生动见证。
52岁的李桂琴患复杂的“家族性胃肠息肉”多年,这种病表现为息肉大小不一、数量繁多且分布广泛。10多年前,她就因息肉破裂被紧急送往医院就医。2024年,其病情出现重大变化:胃镜检查发现其十二指肠紧邻胰腺及胆管的乳头周围存在2个较大息肉,位置极其隐蔽,内镜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胰腺炎、出血甚至穿孔等后果;同时,结肠检查显示既往手术瘢痕区域存在高危息肉,由于组织脆弱、粘连严重,常规切除极易导致肠壁破损,传统外科手术需切除病变肠段并永久造瘘,这意味着患者需终生携带粪袋,对身心都是巨大打击。
面对这一复杂病例,德州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雷媛媛依托与齐鲁医院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深度协作平台,第一时间向齐鲁医院消化内科卢雪峰教授发起支援请求,并迅速组建了以卢雪峰及齐鲁医院普外科主任何庆泗为核心的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两院专家通过多次线上线下联合会诊,深入剖析病情复杂性,反复论证手术风险。最终,为患者量身制定了“内镜微创攻坚+外科实时保驾”的创新性治疗方案:优先尝试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这种术式可完整切除病变、减少复发,并联合分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将较大病变分步骤切除,便于运用微创技术精准摘除肿物;同时,外科团队全程待命,随时准备处理内镜术中可能出现的紧急状况。
在多学科无缝配合下,微创手术成功清除息肉,未发生肠壁破损等情况。术后5天,李桂琴顺利出院,目前恢复良好。“不用带粪袋,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压在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李桂琴感慨道。
“手术的成功不是个例,是两院‘专家直通车’机制的典型成果。”德州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马玉涛介绍,齐鲁医院消化内科左秀丽、任洪波、卢雪峰、郝洪升、程宝泉等专家常态化在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坐诊、手术及指导疑难病例讨论,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这种“同质化”深度协作模式,让德州百姓足不出市就能享受到省级专家的诊疗,既节省了时间和经济成本,也减少了奔波之苦。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见习记者|张丽娜 通讯员|李梦娇 编辑|张丽娜
审核|滕璐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