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城区新湖街道:激活中心城区新活力 交出城市工作“A级答卷”

城市道路平坦整洁、绿地游园散落街区、便民设施日趋完善……面貌如新、生机盎然、清朗开阔已成为德城区新湖街道的新名片。

今年以来,新湖街道以城市更新为抓手、以群众参与为核心、以文化赓续为纽带,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共建共享的现代化社区,书写了基层治理与民生改善的精彩篇章。

共建共融 书写城市更新的民生答卷

“以前小区路面坑洼,下雨就积水,现在改造后环境好了,连物业都规范了!”温泉小区居民邱慧芳的感慨,道出了城市更新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新湖街道地处德城区中心,老旧小区集中,基础设施老化问题突出。2025年,街道将城市更新作为重点工程,计划改造温泉小区、德馨园小区等4个老旧小区,涉及20栋楼、8.4万平方米,惠及642户居民。通过加装电梯、建设充电车棚、修缮供水供电设施等举措,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针对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难题,街道持续深化“红色物业”模式,成立功能性党支部,通过“阳光议事会”收集居民意见34条并全部解决。金谷园、经纬家园小区引入信托尚德物业管理模式,健全完善“商量工作法”,成为全区典范。  

抱团成链 多元参与激活基层活力

新湖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群众参与”的治理理念,探索出一套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模式。胜利社区入选全省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通过购买专业服务,精准对接居民需求。丰华社区“乐缝创意坊”志愿服务队的事迹登上山东卫视,成为社区自治的靓丽名片。

街道创新“阳光酬金制”物业管理,鼓励居民参与小区事务决策;设立“老兵调解室”“五老调委会”等品牌调解组织,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率。此外,街道还通过“社区微业”项目新增就业岗位570个,其中70%面向就业困难群体,顺城社区“顺逸绣坊”将非遗传承与就业帮扶结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社区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我们的意见被重视,参与感更强了。”胜利社区志愿者李俊英阿姨的这番话,折射出新湖街道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智慧。

非遗赋能 解码文化自信城市样本

新湖街道深挖本土文化资源,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5月,胜利社区入选“省级文化数字智能开放服务平台试点社区”,通过线上直播“春食季·包饺子大赛”“中医宣讲”等活动,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新湖滋味》美食特辑、《新湖闪耀》青年特辑等在网络火速传播,成为宣传街道文化的新窗口。

在非遗传承方面,街道联合瑜芳阁布艺工作室开设刺绣培训,吸引百余名居民参与;创作快板视频《德州非遗法治情 团结花开共繁荣》,荣获市级比赛奖项。此外,街道打造“德城区慈善文化街区”,开展“压岁暖芽”等公益活动,慈善基金惠及扶残、助老等多个领域,文化软实力持续增强。“没想到传统刺绣能变成就业技能,还能在家门口赚钱!”顺城社区居民吴丹的喜悦,展现了文化赓续带来的民生温度。

从老旧小区改造到红色物业创新,从志愿服务的蓬勃发展到文化活动的百花齐放。站在新起点,新湖街道将继续以城市更新提升硬件水平,以群众参与优化治理效能,以文化赓续凝聚社区精神,用实干与担当,谱写新时代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为德城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石秀秀 通讯员|高珊
审核|王秀青 终审|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