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三个表率” 建设模范机关】德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人心向党铸模范 履职为民促发展

日前,市人大常委会选取6个市直部门、3个县(市、区)人大常委会,采用“部门自评+政府评价+人大综合测评”三重联动方式充分评价论证,顺利完成指标体系构建,为强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人大监督工作贡献了德州方案。这也是我市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人大监督评价指标体系试点,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牢牢把握“四个机关”定位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人心向党铸模范”党建品牌为引领,持续深化政治忠诚、作风过硬、履职高效、服务为民的模范机关建设,以高质量党建服务保障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立根铸魂,同心同向践忠诚。聚焦强化理论武装,狠抓党建业务融合,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扛牢政治担当,在践行政治忠诚中展现人大站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扎实开展理论中心组、机关大讲堂、“三会一课”、青年理论学习小组集体学习。举办新修订的代表法解读、监督工作业务交流、应急救护能力培训,提升党员业务水平和应急能力。组织青年干部开展重点项目调研、集中研讨交流、骨干讲业务等活动,激发青年干部投身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在德挂职干部、省市县三级人大、市直部门开展党建联动,交流共建、互学互促成效显著。去年以来,获全市机关党建创新十佳案例1项、党建优秀调研报告2篇、优秀主题党日案例6次,2个支部获评全市机关过硬党支部,机关离退休干部第一党支部获评2022—2025年度山东省“本色家园”离退休干部示范党组织。

锤炼作风,同步共进强内功。坚持强基础、练内功,锻造作风正派、业务精进的干部队伍。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转作风树新风,涵养风清气正的人大政治生态。高度重视年轻干部成长,通过书记讲党课、我来讲业务、青年说清廉、青年理论学习小组集中学习、列席重要会议等方式加强教育培养,年轻干部的履职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认真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规定,紧扣依法履职需要,系统推进机关制度“立改废”工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改进调研检查活动的十条意见》等制度。积极推进上下级人大工作系统联动,以年度工作“一要点三计划”为统领,建立了省市县三级人大监督联动、调研联合、成果联用机制,在同题共答、同向发力中提升工作水平。

实干担当,同力同行促发展。着力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利用人大制度优势和职能作用服务改革发展大局。着眼良法善治,提升立法质效。在全国率先制定粮食生产促进条例,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德州样板。稳步推进德州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乐陵金丝小枣保护与发展立法进程。与济南、淄博、泰安等市人大共同启动济南都市圈协同立法工作,开拓区域法治现代化新路径。促进法规落地实施,对义务教育、道路交通安全、反餐饮浪费、城市绿化等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助推法治德州建设。围绕突出问题,强化监督实效。首次将备案审查工作纳入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计划,落实“有件必备、有备必审、违法必究”要求,推进全市备案审查工作实现全覆盖。开展19件民生实事督办、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监督,以监督实效保障增进民生福祉。

以民为本,同频共振务实功。秉持“支部建在各委室、代表聚在党旗下”的理念,引导党员人大代表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代表发挥好代表主体作用,代表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不断提高。持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德州实践,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两个联系”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常委会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常态化长效化,“两个联系”调研报告得到省人大常委会和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持续建好、管好、用好代表“家站室”,更好地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开展代表“建议办理·向前一步”活动,推动一批群众普遍关切、长期搁置的问题及时解决。成功争创省人大常委会五级人大代表专业混合编组工作试点,五级代表同台履职,发挥代表专业特长优势,共同推动民意落地变为现实。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尹晓燕 通讯员|张晨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