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英凯模:一张网织天下

在德州英凯模的车间里,一根直径仅13微米的金属丝,正被编织成细密强韧的网。这看似不起眼的金属网,却从日常走向了石油化工、生物医药乃至航空航天领域,销往全球40余国。

英凯模如何用一张张“网”,连接起如此广阔的世界?

指尖轻触一张特殊的金属网,触感竟如丝绸般顺滑。这彻底颠覆了人们对金属网“粗硬”的刻板印象。在英凯模董事长闫向阳看来,这份细腻,源于对极致的追求。“金属网是工业的‘筛子’和‘骨架’,精度和可靠性就是生命线。”他说。

今年初,一份来自西班牙的订单,将这份追求推向了新高度,客户要求过滤精度达到1微米,这意味着所用金属丝的细度不及头发丝的1/5,织造1米长的网就需要40个小时的精密作业。面对挑战,英凯模依靠自主研发的“金属编织用变交辅助结构”等多项国家专利技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制造0.05毫米镍网这类用于航天器的超精密产品,离不开老师傅指尖对丝线韧性的微妙感知。但英凯模并未止步于手工精造。

“智能化不是要取代人,而是追求人机协同的完美境界。”闫向阳强调。为此,公司投入巨大进行智能化升级:

将工程师和技工的宝贵经验,凝练成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引入ERP、MES系统,实现生产数据秒级共享。同时,进行装备智能化改造,标准化环节自动化率高达90%,整体产能提升超30%,像引入的视觉检测系统如“鹰眼”般每秒扫描20个节点,焊接机器人接手高危工序,保障安全。

技术壁垒的突破,更体现在打破国际垄断。

曾经,因国外生产的环氧树脂网“边丝脱落”导致损坏发动机,一家知名跨国公司来寻求合作。英凯模团队敏锐发现,同行采用的电泳技术正是问题根源。经过一年攻坚,他们创新性地用静电喷涂替代电泳,成功让经纬丝牢固粘合,同时,以特殊工艺处理的铁丝替代昂贵铝合金,大幅降低成本。为确保万无一失,公司自建了亚洲领先的喷涂线和专业实验室进行10余项严苛测试。这款根治顽疾、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最终赢得市场认可。

持续的创新投入,为英凯模赢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等荣誉,拥有114项专利,牵头修订了两项国家标准,并首次提出制定环氧树脂网行业标准。其产品涵盖6大系列、500余款。

“企业不能静止,发展永无止境。”闫向阳的目光已投向未来。目前,英凯模正积极拓展金属网在制氢、航空电子、光伏及声学等新能源、新领域的应用,部分产品已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从设备、材料到工艺,整个团队都在投入心血。”他透露。

从一根13微米的细丝起步,到编织出连接全球高端产业的精密网络,英凯模用持续的技术攀登证明,专注与创新,能让一张金属网的价值,远超想象。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刘潇 方明伟 通讯员|韩哲 编辑|赵鑫玲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