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区治理理念不断深化,居民自治已成为社区发展的 “主力引擎”。长河街道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推出 “社区主理人” 协同治理机制,通过搭建平台、盘活资源、精准服务,着力破解社区 “陌生人” 治理难题,在 “空间换资源、换服务、换活力” 的实践中,推动党组织领办服务项目扩面提质,探索出一条区域共建、事务共议、资源共享、多元共治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让 “熟人社区” 的暖意浸润每个角落。
近日,在星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100 平米的 “梦霖工作室” 里暖意融融。90 后主理人王梦霖正带着居民们飞针走线,一场以 “让传统技艺年轻化” 为主题的编织、缝纫活动热闹开展。在这里,手作服饰通过社区市集实现技艺变现,更串联起邻里情谊 —— 全职妈妈李女士每周三次来此学习,不仅以 20 元价格售出首件编织品,更因这份成就感加入 “梦霖编织队”,在针线间找到生活新色彩。
这是长河街道 “空间换活力” 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街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线上线下联动广招 “社区主理人”:线上通过 “动员 + 推荐 + 自荐” 模式,以海报、链接广而告之;线下由社区 “两委”、网格员入户走访,梳理需求清单,将市场信誉好、专业技能强的人才与团队纳入资源库。目前,已成功招募 10 名主理人,整合 4 个社区的活动室、会议室、书法室等闲置空间,开展普惠课程、公益服务及低偿便民活动 110 场,服务群众超 5000 人次,让社区服务更精准、多元、专业。
“讲座内容实用,孩子还能玩体验装置,我俩各得其所!” 尚德社区居民王女士口中的 “好去处”,是主理人组织的少儿科普活动现场。在这里,她不仅学到健康生活知识,更被社区的用心打动,主动在 “星火成炬” 小程序注册为志愿者,用行动带动更多家长参与社区建设。
长河街道始终聚焦 “精准服务”,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根据居民需求清单制定分人群、分年龄段的服务项目,再由主理人凭特长认领。从缝纫编织到科普讲座,从公益课程到便民服务,已覆盖超 600 人次,构建起群众 “家门口” 的服务矩阵,让居民从 “被动受助” 变为 “主动参与”,绘就幸福生活新图景。
“项目发布、活动通知、积分兑换一键搞定,居民参与热情更高了!” 说起 “星火成炬” 小程序,主理人们纷纷点赞。这款专为 “主理人” 项目开发的工具,不仅提升了活动覆盖面与影响力,更形成 “参与 - 积分 - 激励 - 再参与” 的良性循环,让居民与社区实现 “服务输送” 与 “智慧反哺” 的双向奔赴。
如今,“社区主理人” 已成为党组织联系群众的纽带,为 “熟人社区” 建设筑牢根基。长河街道将持续深化该项目,激发居民、社会组织、辖区单位等多元主体的参与热情,推动更多人从 “服务受益者” 转变为 “治理共谋者”,共同构建 “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 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王旭 编辑|赵鑫玲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